醒来时才4点多,不愿再睡,便翻开了刚买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翻开就不能停了,解答我的疑惑,直击我的心灵,验证和深邃我的一些浅显的见解…这真是本早就该看的书。
苏写到他带着学生坐在绿荫教室(实际是绿荫窝棚)里,到田野中,坐在乡间土路旁,静静的观察路过的人,看他们的脸色、眼神,他们有的眼神中充满喜悦、向往或爱的温暖,而有的眼中充满痛苦、烦恼或深深的悲痛,让学生通过人的神情去感受人的内心世界。儿童的情感修养就这样培育起来了,慢慢的他学会了用心灵去感受体察别人的情绪,进而理解他人并善意待人和换位思考。 同样,他也就会体察到老师的善意、好心。你给予学生持续不断的善意,学生持续不断的体察到你的善意,在这种善意的流动中,他想要成为一个好人,他的自尊心不断发展,也力图成为一个好学生。有了这样良性的情感互动,我们的苦口婆心、谆谆教诲他们是不是就更容易听进去?是不是就没有了我们口中常说的油盐不进的学生呢?我们是不是会减少很多工作的烦闷呢?
情感的教育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要开始,但我们对学生情感修养的教育是缺失的,教育体系里没有这样的时间和空间。孩子们被束缚在教室内,教科书内,分数里。学校里的情感教育大多是空洞的、口号式的爱国教育,与其这样,不如让学生从小事做起,去观察自然,爱护一草一木;体察生命,感受心灵冷暖。愿我们的教育早日回归自然和本质,去发现人,发展人。
外面传来悦耳的鸟叫声,天亮起来了。新的一天开始了,感谢遇见这本迟到的好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