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说到了走出自我的框架,这部分聊聊读懂潜台词和保持态度一致。自我是心理学中非常大的一个主题,这个主题可能三天三夜都聊不完。
用了整整一篇写自我,这部分就进入下一个主题。所谓潜台词,就是言语中的言之未尽,话有所指的成分。
心理咨询中的第一步就是,准确推测来访者讲话中,未讲出的那一部分,无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8300115/298debfc6ef8e777.jpg)
这也是一个接话茬的功夫,就是来访者说出上一句,你能不能准确接出下一句。避免出现形形色色的共情失误。
比如:来访者说,最近工作压力很大。
表面说的是工作辛苦,实际上是渴望得到别人的鼓励和支持。下面就列出几种共情失误的表现:
主观武断:不就是工作压力吗?有什么好担心的?有压力才有动力呀。你总不能因为有压力就不工作了吧,那太没出息了。
没有走出自我的框架,忽略了对方的感受。这样的安慰往往起不了什么作用。
好为人师:你都工作了这么长时间了,以前能面对,现在肯定也可以的。每个人都是要工作的啊,你必须迈出这一步。
没有站在对方的角度说话,急于说教。有种感觉是,他喜欢把自己的美好建立在别人不行的基础上。
淡化矛盾:有压力才有动力,有动力才有好生活呀。90%以上的人都在工作,没有听说谁因为这出现问题的,你一定能做好的。
没有落到实地,空有安慰。很难做到让人释怀。以前我很擅长这种,但往往说出去,只满足了自己,而没有满足对方。
![](https://img.haomeiwen.com/i8300115/8ad02343d2bdb2e7.jpg)
强加于人:你不要怕,要相信自己,你一定能行的。你这样总担心,怎么能行,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生活。
没有接纳对方的焦虑,而是要求对方认同自己,或者列出一个更高的、对方达不到的标准。这种安慰往往会让现状更糟。
潜台词的这部分说完了,然后接下来是保持态度一致,是指咨询师要在来访者面前,实话实说,真情表现,不故弄玄虚,假扮专家。
我第一次体会到这一点,是在张道龙老师的督导课上。咨询师很忌讳,泛泛而谈。不能一针见血,犀利直接地指出问题在哪里,就说明这个人其实不专业。
问了一个问题,对方泛泛而谈,第一个可能是他不懂,第二可能是他不想告诉你,还有第三个可能是什么,我也不知道。
首先是实话实说。真实的说明自己的实际能力,不应扮专家。有一次别人把他理想化,问他讲座是不是不收费?那天那场讲座确实是公益的,但他回复是讲座当然要收费。
有时候我感觉实话实说挺难,真实坦诚的面对自己,挺不容易的。不是每个人都愿意接受真相的残酷和冰冷的。
然后还有坦白交代,公正的说明,不隐瞒事实。不拐弯抹角,实事求是!其实工作之后经常会遇到说谎话的时候,越来越感觉,坚守本心,不说谎是一件挺难的事情。
![](https://img.haomeiwen.com/i8300115/430efcf0300c7c14.jpg)
最后是换位思考。越成长我越感觉,人是自私的,他不关心别人,他关心的是自己。昨天还看到一个例子。
比如我和家人一起去饭店吃饭,说好我结账,结果出门的时候,我给忘了。走到门外了,看到服务生追了出来说:你忘记账了。
我当时会尴尬,觉得很丢人,怎么能这样。估计别人会以为,我是吃霸王餐的。我会感觉很尴尬,就像自己被扒光了一样,而且所有人都在看着。
服务员可能想:啊,还好我追出来的早,要不然这单该我结了。父母亲友会想,一时不小心,不是大事。
每个人关心的都是自己,以及自己周围一米左右的事情,太远了他真关心不到。
谢谢你的欣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