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宫夜宴》里的宝5

作者: 神兽之母 | 来源:发表于2021-02-21 09:03 被阅读0次

    原来画是可以用来读的,读过之后才知道关于它的故事,关于它的历史,还有关于它的技巧所在。今天就来了解一副可爱的画作吧!


    《捣练图》

    《捣练图》出自唐代画家张萱之笔,是一幅表现妇女捣练缝衣工作场面的工笔重彩设色画。此画原收藏于圆明园,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现藏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盛唐时期长安是全国的丝织品生产中心,都城内有少府监、织染署、掖庭局等机构,下设官营丝绸作坊。玄宗后期,宫中专为杨贵妃造作锦秀金玉之工就达千人。官府作坊内也有为数不少的奴婢,一些技艺出众的被分配到掖庭局劳作,所得报酬仅为日常衣食。《捣练图》中所描绘的劳作景象,真实再现了她们的生活。

    长卷上共刻画了十二个人物形象,描绘了从捣练到熨练各种活动中的妇女们的情态,按劳动工序分成捣练、织线、熨烫三组场面,刻画了不同人物的仪容与性格,人物间的相互关系生动而自然。从事同一活动的人,由于身份、年龄、分工的不同,动作、表情各个不一,并且分别体现了人物的特点。人物形象逼真,刻画维肖,流畅,设色艳而不俗,反映出盛唐崇尚健康丰腴的审美情趣,代表了那个时代人物造型的典型时代风格。执绢的妇女身躯稍向后仰,似在微微着力;熨练妇女认真专注的表情,端丽的仪容,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温厚从容的心情。在绢下好奇地窥视的女孩,以及畏热而回首的煽火女童,都生动引人。画家表现妇女捣练活动,不只是描绘捣练、络线、织修、熨烫等的活动过程,他既重视人物形象的塑造,又注意刻画某些富有情趣的细节,使得所反映的内容,更具有生活气息,人物造型有唐代人物画的共同特点:脸型丰满,设色工丽

    画中女子衣着是盛唐时半露胸式衫裙装的代表。图中的成年女性都穿短襦,肩上搭有披帛。衣饰色彩柔和,艳而不俗,朱红、绯红、橙黄、草绿等交相辉映。裙薄如蝉翼,以极细的笔触勾画出衣裙上织印的花纹,变化丰富。澳门学者、美术史博士陈继春认为,这种纹样与日本正仓院法隆寺所收藏的唐代织锦的色泽十分相似。画中女性皆梳中晚唐流行的高髻,应和了白居易“时世高梳髻”的风姿。

    设色工丽

    设色:用颜料渲染,形成各种美丽的色彩。

    工:精,精巧,(引申义)善于、擅长。

    丽:华丽,华美。

    重彩

    中国绘画的设色方法大致可分为三种,即重彩、浅绛、水墨。

    宋代以前多为工笔重彩,元代以后兴起浅绛、水墨。

    中国画中的重彩法又称大着色,指用石青、石绿、石黄、朱砂、胭脂、铅粉、泥金等颜料在矾的涓或宣纸(即熟编或熟宣纸)上,用勾填的方法,以勾勒为基础而后填色。

    从题材内容上又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类。隋唐、五代、两宋时期人物画很发达,元代以后山水、花鸟画渐居主要地位。

    现存最早的是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用色有米、淡赭、黄、白、墨、胭脂、淀蓝、草绿等。着色方法以浅色勾线,浓色傅染,微加点缀不求晕饰,呈现清丽典雅的特点。

    唐代人物画的色彩已非常丰富绚丽,用色上有极大的选择自由。如阎立本的《步辇图》,张萱的《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周昉的《簪花仕女图》,设色浓艳而脱俗,和而柔和,着色方法亦丰富多样,反正面打底敷色,层层渲染,使平涂的色彩显得厚重而不单薄色与线结合紧密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同时,这却重彩的特点在无名画家与民间画工的作品中也很突出,并在各代人物画中都得以延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唐宫夜宴》里的宝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ztxf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