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论语·里仁第四》
【译文】孔子说:人犯的过错,各有不同的种类。你观察他犯的过错是哪种类型,也就知道他是哪种人了。”
【解析】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是由于人的心性、教养或修为不同,所犯的错误也会不同。因此,通过观察他所犯的过失、错误,就能联想到他是哪种类型的人。
在日常工作中,通常有以下几种类型的错误:
1.因为经验不足引起判断失误,这是能力型的错误。尤其是新人很难避免,只有不断学习进步,提升自己的能力;
2.因为责任心不足犯的错,属于态度问题;
3.至于涉及道德操守的错,那就是价值观的问题,是不能碰的红线。
“过”与“恶”的区别:无心的过失叫过错,故意做的坏事叫罪恶;儒家区分善恶,关键看人的心地;心地善良的人,也会犯过错;故意为非作歹,才是真罪过。
工作中犯错在所难免,但关于错误,我们要从以下方面思考:要及时改过,要不贰过;原则性错误不能犯;更不能犯道德方面的错误。
【原文】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xùn)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论语·子罕第九》
【译文】孔子说:对合礼严正的话,能不听从吗?真诚改过为贵。恭顺称许的赞美之言,听了能不开心吗?细致辨析人家的言外之意才可贵。光是听了开心而不细细思量,只是表示接受却不实际改变,我对这种人实在也没啥办法了。
【解析】孔子提醒我们注意两种情况:
第一,对方出于公心善意,严肃地据理而发,当面指出我们某些做得不对、不合规矩的毛病。我们是否有决心改过呢?
面对批评的几种表现:
1.领导批评了你,心理上不接受,闹情绪,软抗。
2.领导批评了你,真诚接受,坦诚不公,积极工作。
3.领导批评了你,始终耿耿于怀,一直记着,觉得领导批评错了。
第二,听到别人赞美的话,表扬的话,谁不开心高兴?可能有时我们也会表示一番假装谦虚。但心里头要掂量掂量,对顺耳之言、溢美之词,特别是对于那些奉承话,要有免疫力,心中通透。孔子阅人无数,深通人情世故,这里专门拈出这两点来警示后人。
【原文】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译文】孔子说:“犯了过错而不知改正,这才真叫过错呢。”
【解析】有句老话“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能知错改过,这比什么善都大!可见,古人把改过,放在一个多么重要的地位。
关于如何“改过”:先要“知过”,“过”有习性之过、无心之过、有意之过、义气之过;“改过”,要发恒心,习性之过要下决心,有意之过要发耻心;“改过”,要发勇心,知耻而后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