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正值洋槐花可食用的季节,昨天下午忙里偷闲还去勾了点槐花。听说槐花到集市上卖能卖到七八块钱。
从清明节前的白蒿,到苜蓿,再到现在的洋槐花,大家吃野菜的热情始终未减。
上班的事情收拾停当,就抽空来说一说我经历的和野菜有关的事儿。
以前在热力公司上班,总是到三月十五号停暖之后,公司给我们运行部放半个月左右的假,让紧绷了一个供暖季的神经放松一下。而这个时间段是找白蒿的好时节。所以,几乎每年都要去寻找。雨水少时,白蒿也非常少,特别难找。还记得有一年到处找连白蒿老根都没见到,好不容易在一片地里看到有不到一厘米小嫩芽的白蒿苗,那年特别旱,我擦了擦脸上渗出的汗珠,眼光扫过那片地面,地皮上全是大口子,地面干的发白。我跑回家用饮水机上的桶,装了一桶水,去给它浇水,现在想来挺可笑的,但是当时想找白蒿的心情,可见一斑。直到现在,不论是挖白蒿还是勾槐花,总是会把地上一丁点儿散落的叶子或者花瓣都要捡起来,因为打心眼里珍惜它们,珍惜大自然的馈赠。
前些年家里喂羊,专门种了几亩苜蓿,每每到开春,大家都会说去掐点嫩叶子回家拌面吃。有一年,涨势好又恰逢我和我妈都有时间,就去卖了几天苜蓿。前一天下午掐回家,第二天一大早四五点钟就出发到四五十里外的市果蔬批发市场去卖。有时一下子全批发出去,但是价格会不如人意。要想坚持零卖的价格,又得耗费时间,等的人着急。所以多数时候都是想着哪怕便宜点,快点出手算了。有一天,我和外公一起去的,装成一斤一袋,五块钱一袋,我们摆在小区门口。当时卖出去多少,挣了多少钱都不记得了,但是,和外公一起,这样的经历,就值得我珍藏一辈子。我是家里的老大,我常常想,真高兴自己是老大,可以和父母长辈相处的时间更长些,或许一开始父母没有带孩子的经验,也或许一开始家里条件不是很宽裕,但是你有机会见证父母为了改善家庭环境做出的努力,这些经历是再多钱财也买不到的。而我们的性格为人处事也在这潜移默化中形成。
怀老二时,婆婆种了一片野菜,用方言叫做“面条棵(kuo)”,在网上搜种子要卖到几百块钱一斤,最后是婆婆从一个同村人那里要来一点,以前只有野生,有种子很难得。这种野菜产量很大,婆婆又能耐住性子,有时一天两趟,能卖一百多块钱。野菜都是吃个“鲜”,老了或者吃上几顿,就没什么人买了。但是婆婆还是要一天跑出去两趟,几乎整天不在家,也没人帮我照顾老大,所以矛盾就来了。
说起种野菜,有一年,我和老公挖了几棵白蒿的老根,小心翼翼、长途跋涉地拿到他家种上(前几年在他那里找,一棵也没找到,又因为肝炎的事,也希望家里人春天都能吃到那么一两顿作为预防)。前几天婆婆说今年已经印了好多了,长的挺好的,再多点,以后春天就能吃到了。
去年弟弟结婚,我婆婆和大姑子,不远千里来到我家祝贺,回到我们的小家,挖了蒲公英拌面吃,当时因为刚过完事,有剩的猪蹄肘子,我一般是不吃肉的,但是有了也能吃,不挑。我老公笑我说“看看人家,肥肉也吃得、野菜也吃得。”一开始我还生气呢,他说我是夸你身体好,什么都能消化得了。要用《了凡四训》的话来说就是“贫富不二”,贫穷或者富贵,都还是过差不多的日子,不因贫穷而气恼,也不因富有而得意。
大自然是最公平的,不论你贫穷或者富有,只要你愿意付出一点时间,就能得到最便宜却又最有效的良药。几乎家喻户晓的野菜,都是对身体有一定的保养甚至治疗功效的。
让我们用感恩之心对待大自然,保护它、珍惜它,像对待我们自己一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