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蚕絲尽 蜡灰始干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林黛玉用她短促的一生,唱出了中国妇女那个时代的悲歌。
她为爱情而生,又为爱情而死。她似乎除了爱情之外,就不知道世间还有其他任何的哀乐。是的,这显得有点恋爱至上主义。可是,在那个墨黑如漆的历史长夜里,来照亮她的人生之外,她能够更多地想到和做到神马呢?爱情,是她在生活激流里所碰到的一根浮木,她不能不用全生命的力量抓住它,并且一旦抓住之后就像“溺水”那样,怎么也不能松开手来了。
可诅咒的那个时代,从她的手中打落了一根浮木,于是造成了震撼几百年的爱情故事。
也许人们会问: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假设能够达到婚姻的结局,又将怎样呢?譬如说吧,当决定婚娶的时刻,贾宝玉不是恰恰处于那样的昏迷状态中,而是可以神智清醒地辨认一切。那样一来,岂不是凤姐的“奇谋”就无法进行吗?同时,贾母不是也要真的感到“作了难”吗?既然贾宝玉误以为林黛玉要回南方去就刺激得昏迷过去,难道他可以平平静静地让贾母给他娶上其他任何一个少女吗?既然贾母、王夫人等又以这个“命根子”为不可或失的“福气的材料”,难道当贾宝玉为爱情而付出生命时,他们不要考虑考虑这其间的得失吗?……真的,那样一来,事情将要怎样发展呢?具体的情形,我们不去预料,但有一点是可以预先肯定的:悲剧的内容仍然不变,只是采取另外一条发展道路而已。既使是林黛玉和贾宝玉如愿以偿地结为终生伴侣,这仍然还是悲剧。
因为我们很难想像,这两个年青人结婚以后,将怎样在那个荣国府中安排他们的生活。“孤标傲世”的林黛玉,难道可以永远端坐在滿架图书的旁边,过着她那灵智与感情的生活?她将怎样来实践那一社会对于一个出嫁后的妇女所要求的一套“妇顺”之礼和“中馈”之责呢?既然林黛玉即使为了爱情也不肯在贾母、王夫人等面前去献殷勤、讨欢心,而处在那个日暮穷途的荣国府中,她和贾宝玉又怎样才能够保持住小夫妻生活的平静呢?……这一切,都是新的问题、新的冲突、新的痛苦。而最后,仍将走向悲剧的结局是无疑的。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结局而已。
这不可改变的悲剧的根源,总是由于在十八世纪的中国土地上,找不到一块可以容纳林黛玉和贾宝玉生活道路的国土。这必须是一块对于人类的灵智和感情、对于人类的价值和尊严受到充分尊敬的国土,必须是一块可以与既存制度、道德观念等等大相违背的国土。但是,这样的国土,距离林黛玉所生活的时代太遥远了。她不仅不能用脚步走到,而且也不能用头脑想到。
因此,林黛玉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时代的悲剧。是“历史的必然性与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冲突”的悲剧。同时,我们也不应忘记:在林黛玉的悲剧之中,也还包含着她所依附着的那个封建没落阶级的悲剧。
这一悲剧,在爱情上找到了最充分最强烈的表现形式。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64713/a3586ad365159daa.jpeg)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64713/2625b89f85ddc303.jpe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