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参悟人生
内向是个怎么回事儿

内向是个怎么回事儿

作者: 雁孤鸣 | 来源:发表于2020-02-07 21:44 被阅读0次

    最近公司准备组建新的业务部门,从公司内部招募了几个人,我也在其中,组建后,部门内部开了个闲聊会,领导说了下部门的目标和愿景,也对我们提了些要求,其中对我的要求就是要“再开放一些”。

    这一下子又触及到了自己最不愿碰的问题,就是自己的内向性格。原以为自己在工作中的几年历练,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没想到还是被抓住又提了出来。于是这几天也花时间研究了下内向性格,也反思了一下自己的问题,有了一点点感悟如下。

    1、内向概念的来源

    “内向”这一概念在20世纪20年代由瑞士的精神分析学家卡尔·荣格首次提出。他第一个将面向外部世界的行为称为外向,将面向内心世界的行为称为内向。他也指出,没有人是绝对内向或外向的,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带有另一种特质。

    2、内向与外向的主要区别

    (1)精力的恢复

    性格外向的人从外部世界获得活力。大多数性格外向的人喜欢与人交谈,喜欢参加外界的活动,喜欢在人多、活动多、事情也多的环境中工作。
    而性格内向的人,他们是从自己的内部世界——如思想、观念和情绪中获得精力。他们的注意力在自己的头脑内部。他们需要一个安静的、适于思考的地方,在那里全面地思考问题,并使自己恢复充沛的精力。

    (2)如何体验外部刺激

    性格外向的人喜欢体验大量的外部刺激,而性格内向的人喜欢对自己所体验的事物了解较多。
    性格内向的人有很高的内心活动水平,从外部世界进入其大脑的任何事物都会使他们的紧张水平迅速变高。

    (3)宽度与深度

    总体来说,性格外向的人喜欢宽度,他们想抓住生活中每一点能抓住的刺激,多样性是刺激和精力的源泉。
    性格内向的人喜欢深度,他们限制从外部进入的经验,但对每一经验都体验较深。

    3、内向/外向只是性格的一个维度

    如果你往往纠结于自己是内向者,觉得自己的生活、工作因此而黯淡,那么不妨先看看关于人格的研究。

    目前关于人格观点主要有两个心理学派——类型论和特质论。

    人格类型论是根据某种标准把人格划分为多个类型, 例如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MBTI)表,根据四个维度,将性格划分为16中类型。

    图片来自百度百科.png
    图片来自百度百科.png

    每个类型都根据维度的组合给出了大致的性格特征。如内倾感觉思维判断(ISTJ)型的主要特征:

    安静、严肃,通过全面性和可靠性获得成功。
    实际,有责任感。
    决定有逻辑性,并一步步地朝着目标前进,不易分心。
    喜欢将工作、家庭和生活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重视传统和忠诚。

    人格特质论则不是把人格分为绝对的类型,而是用多个基本的特质来描述人格,每个特质都是对立两端联系起来所构成的一个维度,任何人都在这个维度上有一个确定的位置。

    大五人格模型,将人格分为5大维度,

    ● 宜人性(Obligingness)
    ● 尽责性(Conscientiousness)
    ● 外向性(Extraversion)
    ● 进取性( Achievement)
    ● 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 Neuroticism)

    内容来自《大五人格心理学》.png

    由此也可以得出一个性格画像。


    内容来自《大五人格心理学》.png

    不管是类型论还是特质论,都能对人格特征进行比较准确的分析。但总体来说,类型论容易将人格固定化、静止化,忽视人格变化发展的侧面,而特质论通过不同人格特质的程度差异(即量的差异)区分人们之间的人格差异。

    4、关于内向的几个误区

    (1)内向者不擅于沟通

    沟通是一种技能,是否擅于沟通与性格内外向其实并没有本质联系,导致误解的原因可能是内向者往往需要思考之后才会发言,不像外向者可以快速且容易的进入谈话。

    但其实有内向者参与的谈话,可能会让沟通更有深度。

    (2)内向者容易害羞

    害羞是一种社会焦虑,是对社会情境缺少信心,它会使你汗流浃背、浑身发抖、面红耳赤、心跳加快、自我批评,觉得人们在嘲笑你。

    其实从人格观点来看,害羞按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MBTI)更应该划分到“认知方式”这个维度,按大五人格更应该划分到“情绪性”这个维度,与内/外向性的关联其实也不大。

    5、内向者的突破之道

    其实,内向者本就具有自己的优势,例如擅于倾听、共情能力强、坚韧、谨慎、深度思考能力强等。

    但内向者往往不喜欢与陌生人的社交,不擅于应对与他人的矛盾或冲突,这会对他们带来很强的刺激。

    因此遇到这种场合,他们往往会选择逃避,比如避免参与社交场合,避免与同事的争端。
    但这会导致社交范围窄,影响人脉的拓展,甚至影响正常的工作交流。另外,工作上往往存在感不强,明明做了许多贡献,却因不擅于争取,而得不到合理的回报。

    因此,在外向型社会,除了发挥内向优势之外,更需要做的是:

    (1)合理应对外界刺激
    不要遇到任何刺激都缩回自己的壳里,舒适区固然舒适,但想要成长,想要寻求更好的发展,总是要不断的应对新的挑战。

    (2)合理恢复自己的精力
    内向者往往需要更长的世界来恢复精力,因此如果不得不参加一些社交场合,不妨先提前做好准备,并限定一定的次数。

    (3)宽度与广度相结合
    内向者往往喜欢深入地钻研问题,对某一问题深入性的探讨甚于宽泛性的追寻,否则他们会感到压力太大。
    因此,可以适当的拓展兴趣范围,也限定一定的数量,可以让自己的生活更丰富,也在应对社交时有更多的话题。

    《内向者优势》给出了3个P的策略,来帮助创造“正好合适”的生活

    个人的节奏(Personal Pacing),指学着确定你自己的步调,即既能够让你完成想做的事情而又不会感到压力太大或精疲力竭的生活、工作速度。

    个人优先考虑的事情(Personal Priorities),指你需要考虑什么目标对您最有意义,以便你能将精力主要用于达成那些目标。

    个人的边界(Personal Parameters),帮助你创造一种界线以将刺激保持在“正好合适”的范围内——既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

    6、性格真的可以改变吗

    其实,无论是人格类型论还是人格特质论,都没有考虑特质之外的动机、内心、情境等因素。
    《突破天性》里提到:没有人的人格是绝对稳定不变的,自由改变人格,是每个人都拥有的能力。

    这篇文章是自己对于内向性格的一些简单的理解,是自己寻求突破的一点感悟,希望能够帮助因内向而自怨自艾的人正确认识自己。
    至于具体的应对婚姻、社交、演讲、管理的策略,可以参考以下几本书,规划自己的“突破之路”。

    《内向者优势——如何在外向的世界取得成功》Marti Olsen Laney,杨秀君(译)
    《内向者的天赋》〔德〕Doris Martin(著),孙瑜(译)
    《内向性格的竞争力——发挥你本来的优势》,〔美〕苏珊·凯恩(著),高洁(译)
    《内向也是一种优势 ——发挥内向者的无限潜能》〔德〕西尔维娅·吕肯(著),刘志佳(译)
    《突破天性——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人格心理学课》〔加〕布赖恩·利特尔(著),黄珏苹(译)
    《大五人格心理学》倍智人才研究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内向是个怎么回事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zwvx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