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这样的朋友?他们在职场是雷厉风行的人物,效率高,执行力强,脑子灵活,事情总是做得很漂亮,而且勇于承担责任,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都有自己的一套;在家庭中,他们也是想要做个好女儿,给老人买东西从不手软,心思又细腻,嘘寒问暖,总让别人夸赞真是个贴心小棉袄;忙完工作还要照顾孩子,孩子的兴趣孩子的功课,面面俱到,兴趣班、课外书、周末和假期游玩,事事尽心……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精力呢?职场、家庭、父母、孩子,好像永远忙不完。
像一颗陀螺一样,转个不停。
一旦有个安静的夜晚或者休息日,还会忙着学习、进修,提升自己。
生活对于他们来讲,就像打仗。战争的对象,从工作,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全都是。
归根到底来说,这个对象,是ta内心里那个虚弱的自己。
精神分析的自体心理学派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个夸大自体的阶段。就是觉得自己无所不能,自己最厉害。
在这个阶段,孩子需要得到母亲的镜映、认可和欣赏。在往后的阶段,ta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那么这些挫折就不会摧毁ta。
可是,我们的母亲并不是完美的自体心理学家,她们可能并不懂如何去镜映孩子,回应孩子那些夸大的部分。
那么,孩子的自体发展就会遇到挫折。
比如,一个学步儿,笨拙的跨过一块石头,兴奋的昂起头对母亲说:妈妈你看我多厉害!
如果她的母亲说:是的,我的宝贝真棒!今天竟然用长腿跨过了一块那么大的石头耶!
听到妈妈的话,孩子不禁自豪的抬起头挺起胸。
如果,这个母亲说:是的,可是它是那么小的一块石头!说完无意识的还踩了一脚孩子刚刚跨过去的石头。
那么,这个孩子会怎么样?
ta就像那块石头,被母亲踩在了脚底。
这样一个小小的情境,发生在某个午后的公园里。一次,孩子也许只是不开心。
两次呢?ta也许感受到了挫败。
更多次之后,孩子也许就不再和妈妈说起自己的“成就”了。
即使ta做得再好,ta还是觉得自己不行。因为,在母亲(或者父亲)眼里,ta总是不行。
比如,一个孩子考了两个一百分,兴冲冲的回家,跟父亲说:爸爸你看,我的语文、数学都考了一百分耶!
爸爸说的却是:什么时候你考了101分再来和我说吧!
考了双百,在父亲的眼里,也许不算什么。那是以一个成年人的眼光来看的。
可是,爸爸的话,对于一个孩子来讲,那就是晴天霹雳啊!
ta会在内心反复问自己为什么?ta不明白,为什么爸爸会这样?
肯定是因为我还是不行啊!我很差劲啊!
有的孩子,因为这样的打击,让自己变得越发的糟糕起来;另外一部分孩子,他们会为了证明自己的“不差”,拼命努力,直到让自己“可以”、“行”。
可是,ta努力成了一个停不下来的陀螺,内心仍然有着早年的那个声音:“那么小一个石头,有什么呀!”,或者“考了101分再高兴吧!”
ta的努力和拼命,是一种心理上的防御。因为内心深处永远都飘荡着父母曾经对ta说的“你不行,这样还差得远呢!”
甚至,有的父母,会把没考好的孩子踢到地上,或者,罚跪一个晚上,或者推出门外。
父母的行为,就会被孩子理解为——因为我不行,我很差,我就不会被他们爱。
他们为了赢回父母的爱,就会格外的变成一个好孩子。为了成为好孩子,他们拼命努力,哪怕他们已经是最优秀的那个了。也时刻担心自己被超过。时刻担心自己做得还不够。
ta的内心永远有一个严苛的标准:你还不够好!而这部分的感受,实在是让自己痛苦,太痛了!就像妈妈鄙夷的眼神,爸爸严厉的呵斥……
那么,不面对感受吧,让自己变好吧:好职员、好孩子、好学生、好妈妈、好朋友……
陈奕迅在《浮夸》中唱到:
你就当我是浮夸吧
夸张只因我害怕
……
忽视受过太多
自尊已饱受跌堕
对于能干的人们来说,本不想能干,只是内心太虚弱,受过太多的打击、贬低,自尊已变成碎片。
用能干防御不行,用外在的力量防御内在的虚弱,用躁狂防御抑郁。防御让我们得以生存。因为有各种各样的防御,我们才能面对各种各样的危机和挫折。
不过,有些时候,这些防御也阻碍了我们看到内心深处的那个自己。那么,我们就仍然活在防御里,不知道为何自己是这样。
某天午夜梦回,累瘫在地,黯然自问:我是谁,我怎么了,怎么样改变自己……
那么能干的你,真是辛苦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