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

作者: 楚的生活日记 | 来源:发表于2020-04-24 13:50 被阅读0次

      佛像经常被供于庙宇,我常常是兴冲冲的跑去本来想见识些不一样的建筑景物,却看到经常寺庙里虔诚的烧香拜佛磕头祷告的人们,到处是人,他们都在忙着低头或跪拜作揖,或焚香捐赠善款。 

      旁边站着表情莫测的小和尚或老和尚。每见于此,我总有些扫兴,无聊。但也免不了有时候做做样子,也拜一拜,心里却是浮躁的。被香烟熏的不行,赶紧出来了。我的两个女朋友,对此也都非常的信奉,一个见了佛像就默默磕头,跪拜。一个见了捐献善款就会慷慨解囊,身上有多少给捐献多少。这种现象在身边人身上很常见,但这只是佛教文化的一个表层的东西。它会遮蔽我们对真实佛教形象的认识。

      有句话说的好,心诚则灵,如果杂念太多,哪怕上了香,给足了香火钱,恐怕也不一定能如愿。

    佛教和各种宗教性质一样,就是一种人们的信仰,精神寄托,人活着得有信仰。

      而网上的资料是这么说的,自其探讨方向而言,通常侧重于思想体系、源流、发展之阐述等;自其内容范围而言,除佛陀所宣说之教法外,亦包括其以后之弟子、后世宗师、历代学者,以佛陀之教法为依据,加以解说、抉择、阐论之佛教各种宗要学说。又若就教法内容之类别而言,佛学统括理论与实践二方面,包摄教、理、行、证四法。至于现代所称之佛学,则是为将佛法流行人间,化度新学根器众生,或为因应时代学术潮流,而强调以新方法加以整理,并作有条理、有系统之说明,而使之学术化者。

佛陀将教法授予弟子,弟子们辗转传至后世,所结集之经、律、论三藏内容,不外剖释宇宙现象、人生真相,示导如何解脱以达究竟安乐之法门。故佛学所探讨之主题,系以人生解脱为中心,兼论及宇宙之问题二大部分。

    一已之光只是一点明亮,只有点亮大众之光,才会燃成一片光明。赐福别人,就是造福自己;宽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首先是被别人需要,然后是被别人赏识,最后才是被别人赞誉。

    最后这段话作为总结,我觉得说的特别好。

相关文章

  • 日更|第3天:一切都会好的

    【今日学习】 一、走进佛学 佛学基础课,不是信仰上的真理,而是事实和思辨性的知识,是佛学,不是佛教。 1. 佛学影...

  • 十波罗密

    佛学大辞典 首页>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关键字: 十波罗蜜多 摘自:法相辞典 - 朱芾煌 p0117...

  • 佛学

    佛教卍创始,佛教史,佛教理论架构是对于佛学研究必须知道的。 四法印,诸行无常是客观,诸法无我是主观,有漏皆...

  • 佛学

    听师兄一席演讲再反省自己确实能够知道自己的纠结在那里,身涉婆娑世界不妄不杀不过分取确实能够到达居士道。 贪嗔痴其实...

  • 佛学

    佛像经常被供于庙宇,我常常是兴冲冲的跑去本来想见识些不一样的建筑景物,却看到经常寺庙里虔诚的烧香拜佛磕头祷...

  • 佛学

    一、苦谛:说明世间是苦果。我们要知道苦有如病,应该遍知,这是世间的苦果,也是生死的流转。我们要知道所有的病,才能医...

  • 佛学

    家里面农村,父母信佛学,学佛,供奉,自己上学,相信科学,也不太信,既然他们相信,我也顺从,我不反对,有点信仰也许是...

  • 佛学

    我们的思想和行动通常会受限于当今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要以新的方式来思考和行动并非易事。 比如佛学受限于佛学本身。...

  • 佛学㊫

    ⒈用佛的眼光看世俗的人 ⒉用佛的慈悲去怜悯俗人 ⒊用佛的智慧去包容人

  • 佛学

    答案是靠自己想的。觉悟的人,释迦摩尼。 通常把农历四月初八定为浴佛节或者佛诞日。 生活带来的一切,业力与轮回的关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佛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dxgw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