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中午时跟妈妈视频聊天,妈妈告诉我,今天天气比较凉快,爸爸钓鱼去了。
没多久,听到脚步声,妈妈说,爸爸回来了,我嚷着要看看爸爸上午的收获,妈妈将镜头切换到爸爸提着的桶里,哇,不少呢,大多都是鲫鱼。
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跟着爸爸出去捕鱼的情景。印象中,爸爸特别喜欢捕鱼,不过,那时候用的不是钓竿,也不是网,而是一种叫做扳罾的工具。
这种工具,不知道其他地方有没有,也或者会有其他的名字,我也只是在小时候看到爸爸用过。
扳罾是一种很特别的捕鱼工具,尤其是遇上涨大水的时候,特别好用。它是一种用木棍或竹竿做支架的方形鱼网,网一般用乙纶或锦纶线编织而成。爸爸是用两根长竹竿做的支架,再加一根长竹竿手持。
捕鱼的时候,网具铺设在水中,等鱼类游到网上方时,持扳罾的人利用杠杆原理撬动扳罾,使网具浮出水面,再用长把的舀子捞取。这需要持扳罾的人有比较大的力气,也有一定的技巧。要不然,难以掌控,搞不好直接连人带网掉进河里。
用扳罾捕捞上来的鱼品类都比较杂,鲫鱼、鲤鱼、链鱼、草鱼等比较常见,有时候还会有黄鸭叫、柴鱼(学名叫“乌鳢”或“黑鱼”)、小鱼、小虾……
那时候,只要爸爸拿起扳罾出门,我就嚷嚷着要帮爸爸拿鱼篓装大鱼,爸爸会很开心地带上我,只是,遇上涨大水时,爸爸就不会答应我跟着他出门。
而最受小孩子欢迎的,还是用箢箕装上一些饭粒搁在浅水里,等到鱼儿禁不住诱惑游进去,再一提箢箕的扶杆,鱼儿就成了“瓮中之鳖”。
分田到户后,我们村人均有一亩多水稻田,水稻又种两季,爷爷和爸爸妈妈都是勤劳肯干的人,交完征粮后,我家还会有不少的粮食剩余,因此,我们倒没挨过饿。再加上爸爸的捕鱼技术相当不错,所以,我家餐桌上经常有鱼的身影。
还记得大概是我四五岁时,外婆来了,爸爸拿起扳罾说要去捕鱼,还问我能不能捕到。我将两手平伸,比划着说“一庹长”,不到半小时,爸爸就提着鱼篓回来了,鱼篓口还露出半截摆动着的鱼尾巴,从此,那半截摆动着的鱼尾巴就烙进了我的脑海里。
那时候的我们,没有电视可看,也没有玩具可玩,更没有零食,有些家庭,甚至温饱都成问题。
只有过年的时候,会买一些瓜子、柿饼、雪枣之类,那也是用来招待客人的。
买零食在那个时候是一种奢望,妈妈会变着法子自制一些零食(比如做些红薯片),或者带我们去山野路边寻找不同的野味。
俗话说,靠山吃山。野果是大自然赐予许多人童年的美味。不同季节有不同的野味,梦子(学名覆盆子)、毛栗、桑葚、苦苦……
梦子大约在五、六月份成熟,味道很甜,但这种野果长在带刺的小树上,摘取时一不小心就容易划伤手和衣服。手划伤了会恢复,衣服破了就麻烦了,那时候条件不好,搞不好要挨揍。
在我们老家,这种野果有两种,有一种长在小树枝上,可以吃。有一种长在地上,据说是蛇吃的,有毒。
那时候的我们,最喜欢的还是上山摘毛栗、采蘑菇、挖竹笋。
这种被孙思邈称为“肾之果也”的毛栗是一种野生的小板栗,可以生吃,脆脆的,甜甜的,而且越嚼越甜;当然也可以做菜,嚼劲硬实,口感软糯。不过,我们更喜欢生吃。
采蘑菇也是很好玩的事,更考人的眼力,什么样的蘑菇能吃,什么样的蘑菇有毒,需要仔细辨认。
离开家乡已近三十年,而那些童年时的记忆却一直陪伴着我,不时地将我拉回家乡那一山一水间!
![](https://img.haomeiwen.com/i8728211/9295e2517d7955e0.jpg)
2023年年度写作营第(158)篇 1311字,累计234815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