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父母一生的奔波劳碌都是为了自家儿女好。
每一份付出都是希望孩子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能够生活得更好。但很多时候,由于一个小小的疏忽或时间的错过,导致孩子愿望无法实现,造成终身遗憾!
真实案例
妈妈我只想再长高2cm
上周末,家住上海闵行,正在读初中一年级的小慧一家三口心急如焚的来到了殷琪主任的诊室。
看到小慧病例的第一眼,殷琪主任就很吃惊,因为13岁的小慧身高只有148cm,而我国13岁女孩的平均身高是156.3cm,矮了将近8cm。
据小慧父母讲,由于两人身高比较高(爸爸176cm,妈妈165cm),他们对小慧将来的身高从没有担心过,再加上两人忙于生意为小慧的将来做准备,比较忙碌,对小慧的身高关注甚少。只记得在去年小慧的身高长得很快,但在今年以来,几乎没有长,身高一直保持在148cm左右。
殷琪主任通过详细的问诊和科学的检查发现,小慧虽然只有13岁,但是由于早发育,骨成熟速度加快,骨龄已经16岁了,骨骺线基本完全闭合,已经没有生长空间和潜力,身高基本定格了。
听到这个消息,小慧心急如焚不停地问:“能让我再长2cm吗?只要长到150cm就可以!”父母也追问:“还有其他方法吗?我们辛辛苦苦做生意就是为了孩子好,只要可以让我女儿长高2cm,花100万我都愿意!”然而,在骨骺闭合的情况下,已经没有科学的方法让小慧再长高了。
专家解读
殷琪主任讲到,按照遗传身高来说,小慧将来能长到164cm,但是由于父母缺乏关注,胡乱吃营养滋补品,引起小慧早发育,导致骨骺线闭合加速,生长时间被缩短将近3年左右,所以终身高只能遗憾的定格在148cm,即使花费再多的钱和精力,也买不回孩子失去的长高空间和时间。
殷琪主任提醒家长
千万不能因为自己高、没时间等就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掉以轻心,要养成定期给孩子测量身高的好习惯,一旦发现孩子长期坐在班级第一排、一年长高不到5cm、性发育提前等异常情况,就应第一时间带孩子到专业的生长发育机构进行检查,千万不要盲目等待或胡乱干预,避免错过0-12岁的身高最佳干预时间,造成终身遗憾。
科普知识
——父母高孩子不一定高
身高的60%是由先天遗传因素决定的,剩余的40%则受到后天的营养、运动、睡眠、内分泌、环境以及疾病等因素的影响。
父母不高的孩子,后天因素作用发挥得好,孩子将来也能长得高;父母高的孩子,后天因素作用发挥得不好,将来也会长不高。遗传决定论是很多家长容易犯的观念误区,往往会害了孩子。
后天因素对身高的积极影响需要科学合理的干预才能被充分激发,通过营养指导、运动指导、睡眠保障、疾病预防、药物干预等科学的身高管理计划,可以促进人体生长激素的分泌,改善身高,长得更高。
——身高增长是有时限的
临床医学表明:
一般情况下,人的骨骺在14、15岁(初中二三年级)时候就会闭合,一旦骨骺闭合,无论任何方法,都不可能再长高,只有极少数孩子确实属于“晚长,晚发育”。
当然,也有极少数的孩子到初中毕业还没有闭合,还能长高,那确实属于"晚长,晚发育"。但这样的例子极为个别,99%的孩子一般初中毕业就很难再长高了。当家长发现孩子身高不理想时,应及时带孩子进行相关的检查,避免因为孩子年龄大、骨骺闭合等,错失孩子长高的愿望!
——身高管理要趁早
美国爱心基金会会长翁永凯在人民网、健康时报社联合主办的第九届健康中国(2016年度)介绍说:不少西方发达国家把儿童“身高管理”,纳入日常生活方式中,在美国,59%的孩子在6~10岁就开始接受身高管理。这是因为,青春期之前完成整个人体身高80%左右的增长幅度,青春期前每早一年管理孩子就能多长2-4厘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