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传习录》三七:学问有没有“命门”

《传习录》三七:学问有没有“命门”

作者: 花石冈 | 来源:发表于2023-08-06 17:49 被阅读0次

《传习录》三七:学问有没有“命门”

澄尝问象山在人情事变上做功夫之说。

先生曰:“除了人情事变则无事矣。喜怒哀乐非人情乎?自视听言动,以至富贵贫贱患难死生,皆事变也。事变亦只在人情里,其要只在‘致中和’,‘致中和’只在‘谨独’。”

陆澄问及宋儒陆九渊谈及的“在人情事变上做工夫”之说。在《象山全集》中有所记载:“斋家兄一日见问云,‘吾弟今在何处做工夫?’某答云:‘在人情事势物理上做些工夫。’复斋应而已。若知物价之低昂,与夫辩物之美恶真伪,则吾不可不谓之能。然吾之所谓做工夫,非此之谓也”

此后,在别的场合,陆九渊多次提到过“人情物理上做工夫”。

宋儒的学问、见地常出自这种高质量的对话,宋人对学问、见地的关注,主要聚焦在“工夫”二字上。因此,“工夫”下在何处,下得何等“工夫”至关重要。在被人问及“在何处做工夫”时,陆九渊回以“人情事势物理”,说得直白点,就是对常人痴迷于秘笈、要点的一种回应。学人在学问上做“工夫”,没有什么秘笈、要点,更没有电影《鹰爪铁布衫》中的那个武林人的“命门”,只在平常处,事事处处,无时无刻不是下“工夫”的所在。

人情不出“喜怒哀乐”,在人情上做工夫,就是在“喜怒哀乐”上做工夫,《中庸》讲“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也就是说,在喜怒哀乐上的工夫能做到“中”便守住了天下的大根本,能做到“和”,便抵达了天下达道的妙境。工夫能做到“致中和”,便能与天地并立,各安其位、各得其所,万物各循其性,自成正果。

谁敢说自己在人情,在“喜怒哀乐”上的工夫已经做到家了?

至于“事势”“物理”,陆九渊后来归为“物理”,陆澄和王阳明则用“事变”来代替。“事变”涵盖了“事势”变化和“物理”变化。在王阳明看来,孔子讲的“视、听、言、动”,人们普遍关心的富贵贫贱、患难死生都在“事变”的范畴之内。

人们对“事变”的期待,也无非求一个“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结果。“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当事人无愧立于天地间,与天地各安其位、各得其所,万物自然各循其性,自成正果。认真想一想,哪里还有比这个更完满的人生,哪里还有比这个更圆满的结果?

从这个意义上讲,“事变”也无非是求“人情”所求的理想境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说来说去,无外乎求人情在“喜怒哀乐”上的“致中和”罢了。

在这个基础上,王阳明继续向前引导,回到《中庸》所讲的“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一句话提点当世和后来人——“致中和只在谨独”。

孔子以下孟子、子思,而后有了《中庸》的传世,在向下一千多年,朱熹、陆九渊分别从理、心两个角度对之做了发明,此后又是将近三百年,王阳明见证了时代的发展,《中庸》作为了不起的经典,其思想主旨没有因为时代的发展而时过境迁。但时代在变化,读《中庸》的人在变化,“君子慎其独也”变得愈为重要。

今天,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加便捷,不但有现实世界的交往,还有虚拟世界的交往。原本不好见到的人可以更便捷地见到的同时,原本不想见的人也会不停地在眼前晃悠。与此同时,“如恶恶臭,如好好色”的真诚,逐渐被虚套所遮蔽。换言之,今天,很少有人会“如恶恶臭,如好好色”一般直接表达对另一个人的好恶。熟人社会正在增加着虚拟化的隔膜。同时,今人在富贵贫贱、患难生死上的掌控程度也与一千多年前相比,有了细微的变化。这种情况下,学问、精神上的精进,正在变成你自己的事情。倘若不能守定心体,不提升个人“慎独”的意识,“学为圣贤”将成为一句空话。

学问有没有“命门”,还靠学者自己去体悟。

相关文章

  • 传习录

    【2020.10.7 周三 】 Day 153 *学习内容:《传习录~141》 下 主旨: 学问之道求其放心而已 ...

  • 传习录

    【2020.9.25 周五 】 Day 145 *学习内容:《传习录~137》 主旨: 学问思辨行乃一而已 【精华...

  • 传习录

    【2020.11.25 周三 】 Day 188 *学习内容:《传习录~167》 主旨: 致良知是学问大头脑 【精...

  • 传习录

    【2021.3. 9 周二 】 Day 258 *学习内容:《传习录~208》 主旨: 圣人的学问,就是恢复自性 ...

  • 传习录

    【2020.12.3 周四 】 Day 194 *学习内容:《传习录~171-2》 主旨: 学问的核心是开启自己的...

  • 百人百天百炼【15】—— 种根得果

    晨读 《传习录》圣人们看起来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所以世人想去穷尽圣人们的学问,来长进自己的学问,这是本末倒置了,...

  • 我为什么修习《阳明心学》?

    我为什么修习《阳明心学》? 作者:雪儿 2015年秋天,当我全部看完《王阳明传》、《传习录》和《大学问》后,...

  • 云南文山满泽三七15头和30头的区别,看看三七15头的好还是30

    云南文山满泽三七产地,三七分为12头三七,15头三七,18头三七,20头三七,30头三七,40头三七,60头三七...

  • 云南文山满泽三七15头和30头的区别,看看三七几个头是什么意思

    云南文山满泽三七产地,三七分为12头三七,15头三七,18头三七,20头三七,30头三七,40头三七,60头三七等...

  • 39持续才能不困惑(27)

    《传习录》第二十六条陆澄记录的重点是强调圣人的学问只有一个功夫,那就是知行合一。 在《传习录》第5条徐爱也提及知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传习录》三七:学问有没有“命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ahw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