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拾起生命之书《道德经》第二十章 独异于人

拾起生命之书《道德经》第二十章 独异于人

作者: Jack_NIu_007 | 来源:发表于2021-06-14 23:44 被阅读0次

原文:谓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亨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儽儽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译文:应诺和呵斥,相差有多远?美好和丑恶,相差有多远?别人所畏惧的,自己也不可不畏惧。精神领域开阔啊,好像没有尽头的样子。众人欣喜若狂,就像参加盛大的宴会享受丰盛的筵席,又像春和日丽之时登上高台观赏仲春的美景。而我却独自淡泊宁静,无动于衷。混混沌沌啊,有如初生的婴儿连笑也不会笑疲倦闲散啊,或像长途跋涉的游子还没有归宿。众人的东西多得用不完,我却什么都没有。我真是愚人心肠啊,混沌无知。当别人都光耀自炫的时候,只有我混混昧昧;当别人都精明灵巧的时候,只有我无所识别。茫茫无边啊,像辽阔的大海没有止境;汹涌澎湃啊,如肆虐的狂风横扫万里。众人好像都很有作为,只有我显得愚昧笨拙。我和众人如此与众不同,因为我以守“道”为贵。

感悟:本章是老子的独白,也是老子思想的精华所在,堪称本书的灵魂。同时,本章在文字风格上也与其他章节有所不同,老子以诗一般的语言对甘守无为的道理进行了刨析。顺从和反对有多大的距离呢?善良和邪恶能有多大的距离呢?仅在一念之差罢了。在常人看来,美和丑是对立的概念,人们普遍偏爱美好的事物,而讨厌丑恶的事物。受这种想法的驱使,人们往往会不惜一切代价去追求美好的事物,当追求得到满足时就欣喜若狂,而一旦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就沮丧郁闷。得道之人则不同,他们心中无美和丑的区别,一切顺应自然,决不刻意追求什么,也就无所谓得和失,也就不会痛苦和烦恼了。如果一个人整日闷闷不乐,这不但是一种最残酷的自我折磨,而且会影响别人的心情。带着忧愁生活的人,其人生的幸福感也必将大打折扣。试想一下,这样的人,还有什么乐趣可言呢?

相关文章

  • 拾起生命之书《道德经》第二十章 独异于人

    原文:谓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亨太牢,如春登台。我...

  • 第二十章 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道德经 老子 李若水译评 4个笔记 第二十章 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 唯之与阿[1],相去几何? 善之与恶,相去...

  • 拾起生命之书《道德经》第一章 众妙之门

    白岩松 把《道德经》比作生命之书,这也是我人生第一次拾起生命之书,希望在自己不同的年龄阶段经历着不同事情下,能从这...

  • 《道德经》第二十章

    《道德经》第二十章:独异于人 原文: 1.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

  •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今天分享《道德经》第二十章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

  • 《道德经》第二十章 独异于人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

  • 道德经 第二十章 独异于人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

  • 《道德经》第二十章《独异于人》

    绝学无忧。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美之与恶,相去何若?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

  • 《道德经》第二十章独异于人

    【原文】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大牢,如春登台。...

  • 《道德经》第二十章 独异于人

    原文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拾起生命之书《道德经》第二十章 独异于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alae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