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故事
在师范时的那些事儿—汇演的趣事(二)

在师范时的那些事儿—汇演的趣事(二)

作者: 翟小雨 | 来源:发表于2019-06-18 20:06 被阅读2次

    三年级“12.9”的时候是我们最后一次以学生的身份参加学校的文艺汇演了。可能是因为面临着各奔东西,我们班向来对文艺演出极其不齿的男同学却对这次活动显出了他们极大的热情。团书记春山亲自出马,就在我们班仅有的29名同学中,精选出演员组织了一个小乐队。乐队由小号、巴雷动各一把,一架手风琴,三把小提琴以及军鼓、铜铃等打击乐8个人组成。我是唯一的一个女生,几乎是硬被拉上充数的,我和洪亮、善斌拉提琴。我们这三把提琴,洪亮有童子功,属于半专业,而我和善斌是半路出家,连业余都算不上,会吱吱嘎嘎拉几首歌,基本属于噪音,因为技艺不精,所以我特别不愿意上。怎奈乐队人少不成规模,我也只好不扫大家的兴致。

    练习的第一天,春山书记把所有的乐器都备齐了,并亲自督战参加我们的练习。靖波是我中学的同学,当时我们同在一个乐队,他吹小号,吹的是相当的好。刚入师范,我就和几个女生夸靖波有才,有点显摆的嫌疑。但入学两年,我和大家炫耀的才能,一点也没得到验证,因为他深沉的基本什么活动也不参加,惹得元婕她们都说我瞎吹。想来这次书记真是下功夫了,靖波这次表现的非常积极,不仅参加活动,乐器还是他借来的,我们演奏的两首曲目也都是他选的。我想他这回也一定是吹小号,因为小号音高,在乐队中是加强乐队的气势和音量的,另外,演出的开始小号有一段领奏,所以必须是一个小号的熟练演奏者才能担当得起。可进门我就看见生活班长昌义抱着小号不松手,红头涨脸的,鼓着腮帮子,对着小号使劲的吹,不管他怎么卖力气,小号一点声音也没有。于是我就问靖波,谁吹小号?靖波用下巴指了指昌义说他,我说你哪?靖波又用下巴指了指巴雷动说我吹它。我狐疑的看着昌义问他会吗?靖波笑着说现在还不会。我说你怎么不吹小号?靖波说昌义喜欢吹。就在我和靖波说话的时候,昌义终于弄出个动静,吓了我一跳。我和春山说,还是让靖波吹小号吧!昌义在一旁听见了,急忙说我能吹。我戏谑昌义说你在吹的方面不如靖波。昌义认真的说:靖波教我,没事我就练习吹。

    小号就在昌义执意的要求下,由昌义演奏了。于是在演出前的一段时间里,每天校园的操场上,教学楼的走廊里,经常高一声低一声的传来昌义的小号声。我们几次合奏,小号有时候能出声,有时候跟哑了似的,我们的练习总是在昌义小号断断续续的高昂声中结束。

    演出那天,我们班的节目还是很抢眼的,是这次汇演中唯一的一个器乐合奏。台下观众都挺期待的,因为我们已经叮当的练习骚扰大家好长时间了。我们演奏的两首曲子是《歌唱祖国》和《铃儿响叮当》。大幕徐徐拉开,所有的灯光聚集在舞台上。洪亮是一把提琴,他慢慢的抬起琴弓,然后放下,示意昌义的小号领奏。《歌唱祖国》的前奏应该是在小号激昂的旋律中喷薄而出,然后我们再一起合奏。台上台下静悄悄的,都在等待昌义的号声横空出世。昌义在舞台左侧的第一个位置,举起小号,放在他因为练习而又红又肿的嘴上,鼓起了腮帮子:“哒”短促而尖炸的刺耳声,我一下子感觉自己的脸热了起来,台下没有反应,估计大家还以为就是这么设计的。昌义有点求助的把目光投向了靖波,靖波很沉稳的用眼神鼓励他,示意他再来。昌义又一次鼓起了腮帮子,结果还是“哒”“哒”短促而尖炸的刺耳声。台下的人终于明白了缘由,哄堂大笑,而台上的人却只能在大家的哄笑声中端坐在台上等待昌义小号的前奏。开始我们都在绷着,可昌义迟迟的弄不出旋律,高一声低一声的“哒哒哒”也让我们忍俊不住。洪亮的前面有个麦克风,他忍不住的笑声,被麦克放大了数倍在影院里回荡。台下的人更笑了,结果台上台下一起笑,笑声连成了一片。终于,昌义在人们的笑声中把领奏的旋律吹了出来。

    两支乐曲的演奏,只要没有小号,旋律音色都很优美。我们三把提琴,虽然有两把水平差一些,但在洪亮的指导下,弓法一致,演奏姿势还很大气,也很提色;洪涛的手风琴拉的是眉飞色舞;靖波是小号的功底,吹巴雷动那是绰绰有余;春山和文玉,站在最后面,一个打鼓一个打铜铃,也是神情激昂,大家演奏的都很投入。昌义更是投入,脸憋的通红,吹的上气不接下气,但只要小号一响,就像一支正在行走很整齐的队伍,突然闯进一个醉鬼,便打乱了所有的节奏。演出结束物理系的小黄问我,你们乐队的小号不是和你们一起表演的吧,好像故意在捣乱似的。真是这样,我们就是在昌义忽高忽低的捣乱似的小号声中完成了两只乐曲的演奏。

    我们站起谢幕的时候,全场掌声雷动。我始终不知道是大家鼓励的掌声还是奚落的掌声。反正大幕一拉上,我就有点恼怒的埋怨靖波不吹小号,言外之意是埋怨昌义偏吹小号。我一直困惑昌义为什么那么坚持要做自己根本不胜任的事情,而且坚持的那么执着。在我看来,每个人应该都想把最优秀的一面展示给众人,而那场演出昌义却把自己的短处暴露无遗。但有一点我一直钦佩昌义,技艺那么不精,却有勇气站在台上,这个勇气不是任何人都具备的。许多年以后,我理解了那掌声,应该是送给昌义,大家也许和我一样,佩服他的勇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师范时的那些事儿—汇演的趣事(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amqq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