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9359092/6853484f8e49eebc.jpg)
有学僧请示峻极禅师道:
“如何才是修行行善的人?”
峻极:“担枷带锁者。”
学僧:“如何是邪恶为非的人?”
峻极:“修禅入定者。”
学僧:“学僧根机愚昧,禅师的开示,颠倒难明,恳求禅师还是用简明易晓的言辞开示吧!”
峻极:“所谓恶者,恶不从善。善者,善不从恶。”
学僧如堕五里雾中,仍然茫然。良久,峻极禅师问学僧道:“懂了吗?”
学僧:“不懂。”
峻极:“行恶者无善念,行善者无恶心,所以说善恶如浮云,无所生也无所灭。”
学僧于言下有悟。
![](https://img.haomeiwen.com/i9359092/7a6a42b8c94ab184.jpg)
善恶,在世间法讲,做好事名曰善,做坏事名曰恶,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三世因果,历然俱在,在事相说,一点不虚。但在本性上讲,善恶之名都不立,若能不思善不思恶,即名见性(见到自己本来面目)。所谓“罪恶本空由心造,心若亡时罪亦空”。行善是枷锁,作恶名禅定,这不怪禅师颠倒,在真理上讲,作福行善,一味执着人天福报,岂非为枷锁所囚?作恶为非,虽要恶道流转,但本性仍是如此。故峻极禅师兴大慈悲,发此高论,乃要吾人莫为善恶所迷。应该知道,为善上生时,就一味执着有为法,以为是究竟解脱,这就错了;作恶下堕时,就心灰意冷,以为人生无望,这也是错的。实则“善恶是法,法非善恶”也。(摘自《星云禅话》)
![](https://img.haomeiwen.com/i9359092/debe418a05e40401.jpg)
佛陀教导我们要与人为善,但行善行的是心。如果刻意去追求福报,一味执着,就会对自己产生一种束缚,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行与布施。就是让我们在修行中要学会放下种种名相。要在生活中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要被观念蒙蔽了智慧。
与人为善,只是希望对方过得好,行善时不要求回报,行善后不执着福报。就像很多人喜欢放生,喜欢念经持咒都是为了得到一个结果,一个让自己的生活迅速改变的结果。如果没有改变,得不到结果,就失去信心。
不要觉得这是一个小小的念头,我身边就有一位佛友,一直很精进的念经持咒,但长期以来身体还是不好,这是信心不坚定,就到处寻找大仙,最后决定修道。
所以观念真的要时时去观照。生活中往往存在这样的情况,为什么我做了这么多善事,我对某个人那么好,最后我还是过得这么惨,我曾经努力付出过的人,最后居然远离我,甚至误解我,不信任我。
只有心中在善恶中执着,就向外去追求了,就被尘困住了,就被善恶的分别粘住了,这样怎能得到解脱自在呢?我们观察人性的无常,观察别人的对错,观察自己的付出有没有回报,谈对错,谈善恶,我们就被是是非非带走了,这个分别的观念就是识蕴,我们一谈善恶对错,在这个观念中停留,就又走了回头路。
![](https://img.haomeiwen.com/i9359092/ac11cada5c18dd2d.jpg)
不把有限的范围当作自己努力的方向,没有束缚的去行善。
当意识产生的妄想生起的时候,不随它翩翩起舞,下功夫解粘去缚,不断用功,帮我们的人记得感恩,我帮助的人不求回报,事情做得好会种下善根,积累一些福德、功德的因缘。但是不能着在这个相上,一着在相上,就会离般若越来越远。
我们明明做了好事,结果放不开这个事啊,时时牵挂着,那这个好不论有多好,把我们的心捆住,就没有多好了。
很多人就是被善法捆住了,包括我自己也是,前段时间自己一直默默付出、奉献帮助的人居然不相信我,还误会我,一夜之间众叛亲离,我就陷入了嗔恨,觉得自己冤啊,可是越这样想自己的心越痛,我也没有后悔自己做过的一切,但却陷在别人的行为中,用自己的观念去束缚别人,这就是执着。后来我看了这段公案,就像当头一棒,给自己敲响了警钟,心也不痛了,也不再想谁对谁不对,谁哪方面做得不好,精神上得了个大自在,悟出这么多道理来,所以想想这又何尝不是佛菩萨的慈悲加持呢?
所以千万不要被善法捆住,觉得自己稍微有点德行,看见没有德行的人就受不了。
一个人要是觉得自己做得很好,看别人都是一堆一堆的毛病,举出一箩筐的例子,其实也说明自己的修养不够,你被自己的执着捆得这么近,根本不是真的修,因为你的心没在道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