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文体特点 关注表达迁移
——听赵正江老师《说勤奋》一课有感
陈 辉
《说勤奋》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6课,是一篇说理文。与小说、童话等文体相比,说理文在我们的印象中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但赵正江老师这节课,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课堂气氛一点不沉闷。那么,赵老师是怎样做到的呢?我觉得在以下几个方面,是非常值得我学习的。
第一, 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彰显文体的特点。
赵老师的课有以下几个板块:明确观点、学习事例、明辨“引用”、故事拓展、迁移表达。这几个板块层层递进,板块间有内在的联系,赵老师在课堂上有理有据,很好地体现了思维的严谨,课堂的风格很切合说理文这种文体的特点。
第二, 关注表达,指向语用,注重写法的迁移
赵老师一定对文本进行了深入的研读,对说理文这种文体的特点有了非常透彻的把握。在课堂上,赵老师的教学始终关注表达,指向语用。每个板块都有语言表达的关注点,如关注文章总分总的结构,关注用典型事例说理,关注恰当地引用名言,关注迁移写法。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一篇文章的表达,达到掌握这类文体的表达这一目标。
第三, 教师的用语准确生动,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
赵老师的课堂给人的感觉清清爽爽,这与赵老师简洁得当的教师用语是分不开的。首先,赵老师善于用激励情的语言,激励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在提问时,他说“举手的就是高手”;他鼓励学生说出反对老师的理由,说:“老师很伤心,你给我一个充足的理由”。其次,他评价学生的用语精准到位。如他评价朗读,他说“大家也像他这样读得干净利索”;理解文中滚瓜烂熟,他说“对,就是要联系上下文,才能更准确地理解词语的意思。”这不仅只是表扬学生的回答,也是方法的指导和引领,对班里的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更能起到促进的作用。
第四, 精心设计,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
赵老师的课精心设计,处处显示着教者的智慧。在学习方法的渗透上,没有生拉硬拽,而是通过一些巧妙的办法,达到教学的目的。在学习事例上,赵老师分别提供了一组四字词,让学生借助这些词语说一说事例。学生凭借这些词语,复述事例时,就容易和简洁多了,提取关键词、关键信息概括内容的方法无形中就渗透在学生的回答中。其次,在写法迁移上,赵老师提前在课前布置了任务,收集一个能替代文中例子的事例。在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导下,经过小组的合作,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好地完成改写的任务,课堂的效率十分高。
总之,从赵老师的这节课我学到了许多,希望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能够找到破解课堂奥秘的一把钥匙,在课堂上能够平衡吸收与表达,多上出高质量的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