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孟子与尽心篇》

《孟子与尽心篇》

作者: 忆怀瑾 | 来源:发表于2019-01-03 20:02 被阅读0次

以独立不倚超然的人品处世,是说一个人的为人处事,必须要有自己的抱负、目的,人生观,而且坚定不移,始终不变。孟子又说:“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一个有作为的人,一生做人处世,建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就要坚持到底,一以贯之,不可以见异思迁。犹如挖井一样,不可以挖了九成,因为还没有见到水,就中止不挖了,这样就前功尽弃。所以古人有两句诗说:“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这是说人最怕的,就是一生坚持修养,到晚年变节,那是非常可惜的。前清的名臣曾国藩,引用孟子这段名言,训诫他的子弟说,做人做事,如同挖井,只要是挖井,就要挖到出水为止。如果这里挖一口,没有出水,又到别处去挖,挖了一半,又不挖了,再往他处挖第三口,如此挖法,纵使挖上一百口井而挖不出水,也等于没有挖井一样。假如没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学问也好,修养也好,事业也好,没有一样能够成功的。

但是要知道,成功并不是成名,成功与成名,是截然不同的两件事。成名只是一时的浮面现象,成功则对后世有所贡献,永远存在。现在有一种社会现象,如果要找人做一件事情,先问这人的知名度怎样,名气响不响亮。尤其找演员拍电影,要先考虑知名度高不高,可是不到几年,知名度成了 “名知度” ——早成过去了。我经常引用庄子的观点对人说,一个人到了中年,哀乐的情绪已经混淆朦胧了,对事情可以看得含糊了。可是现在许多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连自己要做一个什么样子的人都还没有确定,这是头脑不清,并不是庄子所说中年哀乐朦胧的境界。一个人能确定了人生观,才能介然独立,有为有守,有所为,有所不为。认为该做则做,不应该则不做;可要则要,不可要则不要,这就是 “有为者” 。现在有些人所说的立志,常引用佛学的语言说是 “发愿” ,发什么愿?自己要清楚明白,不可糊里糊涂的。

自己的人生观没有方向,都跟着环境在转,这个就是犯了庄子所说“所存于己者未定”。譬如说,我一辈子要做一个睡觉的人,只要有觉睡就好,什么也不管,他的人生观是睡觉,也总算确定了,说睡得都快饿死了,没有饭吃也不管,因为求仁得仁嘛!那也可以,死后给他一个谥号,也称他灵公吧!或者称为神公吧!就怕连这样神经性的人生观都没有确定,只是跟着环境乱转,这是很悲哀的事,要千万注意!因为“所存于己者未定”,自己人生观没有确定,“未定”两个字特别注意。一个人把人生观确定了以后,富贵贫贱没有关系,有地位无地位,有饭吃没饭吃,有钱没有钱,都一样,人生自然有我存在的价值。

一个人活了一辈子,你问他的人生观是什么,他没有人生观。一个人应该知道自己要做个什么样的人。但是很多人没有人生观,一辈子没有站起来过。所以文学上形容这一类人是“浮沉于世间”,水高了就浮上来,水低了就沉下去,一般人就是这样,在人海中浮沉,没有立脚点。

相关文章

  • 《孟子与尽心篇》

    以独立不倚超然的人品处世,是说一个人的为人处事,必须要有自己的抱负、目的,人生观,而且坚定不移,始终不变。孟子又说...

  • 《孟子与尽心篇》

    孟子曰:“行之而不着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孟子又说:“行之而不着焉”,大家的生命,本来都...

  • 《孟子 尽心篇》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

  • 想要得到至高无上的快乐,只要做到这四个字

    这两天开始学习《孟子》了,四年前有幸读过南怀瑾先生的《孟子与尽心篇》而《尽心》是《孟子》的最后一章。而开篇的《梁惠...

  • 读《孟子与尽心篇》心得

    *在有些人眼里,孔孟之道是迂腐的。但当我耐着性子,穿梭在“四书”中时,我发现自己的知见障是那么的根深蒂固。圣人以言...

  • 读《孟子与尽心篇》心得

    *在大多数人眼里,孔孟之道是迂腐的。但当我耐着性子,穿梭在“四书”中时,我发现自己的知见障是那么的根深蒂固。圣人以...

  • 凡是求尽心而为(日更第404天2022-03-21)

    "良知"与"尽心"均出自《孟子》,孟子所谓"良知"指先验的恻隐之心,"尽心"是"知性知天"的前提。朱熹将"尽心知性...

  • 孟子尽心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尽信书,则不如。仁人则无敌于天下,...

  • 【南怀瑾老师】凡事不要求急进,太快了不是好事

    凡事不要求急进,太快了不是好事 本文摘录自 《孟子与尽心篇》 【孟子曰:“于不可已而已者,无所不已;于所厚者薄,无...

  • 【南怀瑾老师】这就是中国上古传统文化“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系统原

    这是中国上古传统文化“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系统原理 本文摘录自 《孟子与尽心篇》 【孟子曰:“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孟子与尽心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avq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