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儒家修身。
《孟子与尽心篇》

《孟子与尽心篇》

作者: 忆怀瑾 | 来源:发表于2019-01-19 20:40 被阅读0次

孟子曰:“行之而不着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孟子又说:“行之而不着焉”,大家的生命,本来都在道中,“习矣而不察焉”,因为被行为习惯所蒙蔽了,自己不知道,也就是《周易》所说的“百姓日用而不知”,我们天天在道中行,不知“道”在哪里。试想想看,我们能不能知道,早晨一醒来的第一个念头是什么?无从自知。念头从哪里来?往哪里去?都不知道。可是每天的言行举止,念头都在喜、怒、哀、乐的情绪中搅扰,所以就不知道自己“心性”本来清净的真相了。大家被无始以来的习气所左右,烦恼就来了,可怜得很。因此“终身由之而不知,众也”,所以一个人的生命本身有道,但没有反省自修,反而迷心逐物,向外驰求,这样就叫做平常人,也叫做凡夫、众生。从这里我们看到,如果不这样深入去研究,而又随意批评孔孟只是教条,那只能说是自己没有彻底了解其中的内涵罢了。

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孟子接着说的,还是修养的道理。孟子说“人不可以无耻”,这“无耻”两个字,在现代人的观念中,好像变成一句骂人的话,不大好听,不容易被人们接受。所谓“耻”,换一个名词来说,就是惭愧心。我们常常会对人说:惭愧!惭愧!这就是“耻”,就是知耻;那件使你惭愧的事,往往是无耻之事。如果做人做事,不知随时随地反省检查自己过错的话,德行是不会有所进步的。如果能时时自我反省,发现自己的过错,那么这一天活着的生命,就是有耻,就是有惭愧心。假使犯了过错,不但不自我反省,反而自我辩护认为没有错,甚至推过于别人,那是“无耻之耻”,那就真正叫做“无耻矣”,也就是根本无惭无愧了。

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孟子再说:“耻之于人大矣”,有惭有愧之心,是平常进德修业最大的关键。佛家学说也是如此,认为惭与愧,是人生修养非常重要的善行。“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有些人,非常聪明伶俐,做错了事,自己运用机心,很巧妙地为自己辩护,肯定自己没有错,这一类“机变之巧”的人,就是用心极不诚实,非常狡滑的人。“惭愧”两个字,对这种人根本用不上了。

孟子又说:“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简单地来解释这句话,就是当你不如人的时候,假如自己还没有惭愧心,那你怎么能够做到和人家一样呢?人都有好胜上进的心理,看见别人比自己好,却困于自己的坏习惯,只是自卑,不肯自求进步。其实,不必怕不如人,只要发一个惭愧、有耻之心,自己努力,别人也许十天就能做到,自己百日、千日总可到达与别人同样的程度吧,甚至超越。可是一般人,往往不会自我承认无耻,反而容易犯一个自卑感的毛病。例如看见同学有很高的成就,就不敢去看这个同学。其实深刻进一步来说,能够有自卑感,已经是有知耻的动机,但是必须要拿出勇气,不要被自己的自卑感淹没,更要奋发向上进德修业。所谓“知耻近乎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做人做事要这样,修养心性更要如此。

*****

人格修养上的“知耻”,一个人要知道自己在时代环境中的分量。有时候,学问固然好,才能固然强,但自己要知道,自己的学问本事,其实只有一二两重。就像俗话所说的“贵州驴子三脚踢”——贵州的驴子容易发怒,但等到它踢了三脚以后,就没有其他本事了,所以成语说“黔驴技穷”,只有三拳两脚的本事。

又如现在年轻人看别人的文章,认为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事实上也真没有什么了不起;可是由自己来写,苦写三天也写不出来。有些人看似满肚子学问,办个刊物,写上一年,学问也就写完了。要知道,学问的补充很难,成本很大,说不定读了一年书,两篇文章就写光了。不要以为自己本事大,所以人要能知耻。“知耻”不一定要含羞,而是要知道自己的分量,不要做出超越自己分量的事来;假如自己做了超越分量的事,就必定招来耻辱。例如举重的选手,自己只能举起九十公斤,偏要去参加举一百公斤的比赛,结果不但得不到冠军的荣誉,反而招来失败的耻辱。这种太过超越自己能力的行为,就是不知耻的结果。有时候,人狂起来就忘了自己在哪里,像一些学佛的青年,“未得谓得,未悟言悟”,自认为开悟了,就了不起了,那是“开误”了。一个真正开悟的人,多么平淡!多么谦虚!开悟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可是有人恨不得在头上写个“悟”字,那是迷之又迷了。

相关文章

  • 《孟子与尽心篇》

    以独立不倚超然的人品处世,是说一个人的为人处事,必须要有自己的抱负、目的,人生观,而且坚定不移,始终不变。孟子又说...

  • 《孟子与尽心篇》

    孟子曰:“行之而不着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孟子又说:“行之而不着焉”,大家的生命,本来都...

  • 《孟子 尽心篇》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

  • 想要得到至高无上的快乐,只要做到这四个字

    这两天开始学习《孟子》了,四年前有幸读过南怀瑾先生的《孟子与尽心篇》而《尽心》是《孟子》的最后一章。而开篇的《梁惠...

  • 读《孟子与尽心篇》心得

    *在有些人眼里,孔孟之道是迂腐的。但当我耐着性子,穿梭在“四书”中时,我发现自己的知见障是那么的根深蒂固。圣人以言...

  • 读《孟子与尽心篇》心得

    *在大多数人眼里,孔孟之道是迂腐的。但当我耐着性子,穿梭在“四书”中时,我发现自己的知见障是那么的根深蒂固。圣人以...

  • 凡是求尽心而为(日更第404天2022-03-21)

    "良知"与"尽心"均出自《孟子》,孟子所谓"良知"指先验的恻隐之心,"尽心"是"知性知天"的前提。朱熹将"尽心知性...

  • 孟子尽心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尽信书,则不如。仁人则无敌于天下,...

  • 【南怀瑾老师】凡事不要求急进,太快了不是好事

    凡事不要求急进,太快了不是好事 本文摘录自 《孟子与尽心篇》 【孟子曰:“于不可已而已者,无所不已;于所厚者薄,无...

  • 【南怀瑾老师】这就是中国上古传统文化“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系统原

    这是中国上古传统文化“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系统原理 本文摘录自 《孟子与尽心篇》 【孟子曰:“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孟子与尽心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taz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