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诗选》如何读诗
推进课教学实录
文/三甲中学 李楠
【教学设想】
九年级第一单元是新诗单元,也是“活动·探究”单元。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学习欣赏诗歌作品,并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诵活动、诗歌写作,引导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魅力,获得审美的熏陶。具备诗歌鉴赏的的能力是开展诗歌创作的必要前提,又鉴于诗歌的鉴赏和朗诵密不可分,因此,在本课教学时应将朗诵部分融入到鉴赏部分。
【教学目标】
1.学会从诗歌的表现形式、语言、意象、情感、理性美等不同角度赏读《艾青诗选》,掌握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
2.饱含深情地诵读具有代表性的诗作,进一步体会艾青诗歌的魅力。
3.感受艾青真挚而深沉的爱国情感,培养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饱含深情地选读具有代表性的诗作,进一步体会艾青诗歌的魅力。
【教学难点】
学会从诗歌的表现形式、语言、意象、情感、理性美等不同角度赏读《艾青诗选》,掌握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
【教学用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概述艾青诗歌魅力。
师:作家聂华苓说:“艾青的诗,好在那雄浑的力量,直接了当的语言,强烈鲜明的意象。”很多人都觉得这短短的三句话不足以概括艾青诗歌的“好”,艾青的诗歌还好在哪呢?通过一个月的品读,现在大家来为聂华苓做补充吧!
生:艾青诗歌还好在其自由、多样的表现形式。
生:好在酣畅淋漓的情感表达。
生:好在语言很有特色,而且告诉我们一些人生的哲理。
师:大家总结得非常全面!阅读现代诗歌都要注意什么呢?教材21页的读书方法指导也给了我们提示。请大家自读“读书方法指导”,勾画出要点。
【屏显】
现代诗歌读书方法指导(课本P21):
把握诗歌的意象
体味诗歌的情感
品味诗歌的语言
注意诗歌的表现形式
体会诗歌的哲理美
二、感受诗歌的意象美和情感美
师:读诗,就是要透过诗歌中的意象,理解其深层内涵。艾青的诗中有哪些常见意象呢?
生:大地、河流、黑夜、太阳、朝霞、黎明、曙光、春天、火焰、生命、红旗……
师:最主要的意象有什么?
生:最主要的有两大意象:“土地”与“太阳”。
(一)赏读“土地”意象群
联读《我爱这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复活的土地》三首诗歌的全诗或选段,思考:这是一片怎样的“土地”?“土地”寄寓着作者怎样的情感?三首诗歌应该如何朗读?(学生自由朗读并作简要赏析、批注)
生:我诵读《我爱这土地》……本诗中“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是正在遭受日寇欺凌的国土的写照,从“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可以看出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甘愿为之献身的精神。所以我认为朗读整首诗时情感基调应是悲伤的,同时要读出作者对这片土地的满腔热爱以及人民的愤怒之情。
师:朗读的节奏不错,理解得也很到位。
生:我诵读《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选段……这首诗中的土地是“大雪覆盖的”“被寒冷封锁着的”“被烽火所啮啃着的”,可以看出这片土地是受到重创的、毫无生机的,作者内心是沉重和悲痛的,表达了对下层人民困苦的悲悯,对祖国命运的忧伤。所以,我认为要读出沉郁痛苦,读出忧患和责任感。
师:你还能够从诗歌结尾处读出“我”的爱国心,很好!
生:我诵读《复活的土地》……本诗中的土地是“曾经死了的”,可见是支离破碎、伤痕累累的,从“拂去往日的忧郁”“苦难成为记忆”可以看出诗人对这片土地充满希望,并有为之战斗的豪情。我认为这首诗应该读出积极乐观,追逐希望。
师:同学们都讲得比较到位!我们总结一下,通过三首诗歌的联读,我们明白,艾青诗歌的土地意象群代表的是日军铁蹄重创下的支离破碎的、伤痕累累的国家,诗人或感到悲痛、沉重,或充满了为之战斗、为之献身的豪情,体现的都是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深沉的爱国深情。
师: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诵读这三首诗歌。
(二)赏读“太阳”意象群
联读《向太阳》《火把》《黎明的通知》三首诗歌的选段,思考:诗人笔下的“太阳”意象群有什么含义?诗人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应如何朗读?(小组合作赏读、交流点评)
生:《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黎明的通知》,以“黎明”的口吻,呼唤“诗人啊,你起来吧”,让所有热爱生活的人们、所有的“城市和村庄”做好准备,迎接“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的到来,表达对黎明的热切期盼。
生:三首诗歌中“太阳”意象群的特点:象征光明、理想、美好,象征理想化的社会。这些诗歌都表达了驱逐黑暗、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例如《黎明的通知》一诗中,“黎明”就是希望,就是治愈所有苦痛的良药,诗人借“黎明”的自白,表达了自己对抗战必胜的光明前途的坚定信心。朗读时节奏明快,感情基调是热烈欢快的,读来铿锵有力,充满喜悦感。
师:艾青诗歌中太阳、火把、黎明等“太阳”意象群象征驱除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表现艾青对旧社会的黑暗和恐怖的痛恨,对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的热烈的不息的追求。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
三、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师:诗是语言的艺术,诗的语言既要具有很强的张力又要有很强的凝聚力。而每位诗人也都有他们自己的语言特点。阅读了艾青的诗歌,我们会被他独特的语言风格所吸引。请同学们结合具体的例子谈谈你的体会。
生:艾青诗歌的语言具有口语化、散文化的特点。如《盼望》:“一个海员说,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那一片洁白的浪花……一个海员说,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那一阵铁链的喧哗……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写海员“最喜欢的是……”“最使他高兴的是……”,这些诗句就像我们平时说话一样,比较口语化;用“起锚”“抛锚”暗示两种“盼望”,“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简洁精练,富有启示性,语言像散文一样含蓄隽永。
生:《艾青诗选》中有很多“陌生化”的语言。例如:《太阳》中“难遮掩的光芒”、《春》中“无限困乏的期待”、《乞丐》中“伸着永不缩回的手”这样的诗句,其中的修饰语让人耳目一新,和平常用语不一样,听起来有些陌生,甚至不合逻辑。作者似乎在竭力避免使用现成的套话,这种陌生的、不符合逻辑、违反日常用语的表达,很是新颖!
师:大家抓住了艾青诗歌语言上最突出的特点!
师:诗歌的语言与日常语言相比,更为精练优美,更有利于情感的抒发。艾青的诗歌常常表现出简洁明快的特点,呈现出散文化、口语化的风格;大量加以创造性地“陌生化”语言的运用,匠心独运,内蕴饱满、深邃,更给读者以独特的审美体验。
四、关注诗歌的形式美
师:诗歌是语言艺术,讲究形意俱佳。现代新诗打破了古典诗词的各种条条框框,有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艾青的诗歌就是这样的典范。请大家结合例子谈谈你的发现。
生:艾青的诗不拘泥于形式,很少注意诗句的韵脚和字数、行数的整齐划一。如《大堰河——我的保姆》,全诗分为十三节,但是每一节的行数、字数并不相同,诗句有长有短,也很少押韵,没有规律。
生:我补充第一位同学的发言。艾青的诗在变化中又有统一。每节诗内部又有整齐的地方。还是《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第三节“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中就用了“你的……你的……”的排比句。同样,第四节用了“在你……在你……”的排比。而第七节用了“她含着笑……她含着笑……”的反复。这样使整首诗呈现出整齐与变化的灵动之美。
师:有了第二位同学的补充,我们对艾青诗歌在表现形式上的特点把握得就更加全面了。艾青的诗在语言形式上不拘泥于外在形式的束缚,但是节奏感非常强烈,读来气韵畅通,又常常运用有规律的排比复沓,造成一种新的统一。
五、体会诗歌的哲理美
联读《鱼化石》《镜子》,思考:诗人借助鱼化石和镜子这两个意象表达了什么哲理?
生:《鱼化石》,写鱼化石裹身岩层,重见天日,却“却不能动弹”“绝对的静止”“对外界毫无反应”,诗人由此悟出了关于运动的哲理:“离开了运动,就没有生命”。同时,作者由一条鱼从生到死到变作化石的过程,推出“即使沉默也要斗争至死”人生哲理,抒发人生需要奋斗的主题。
生:《镜子》开篇就从镜子所蕴含的哲理入手,说明了镜子虽然只是一个平面,却有着“深不可测”的特点。因为它“真实”、“直率”,所以“有人喜欢它”,“有人躲避它”,“甚至会有人恨不得把它打碎”,对待镜子的不同方式,投射出人们不同的心理活动。这样的哲理小诗,通过镜像来反观人生,充满哲理。
师:艾青写了不少歌咏物象的诗,他往往选择寻常的物品,挖掘其中的深意。感兴趣的同学课后还可以继续探究其他富含哲理的诗篇。
六、探寻艾青诗歌的其他美
师:教材中赏读现代诗歌的指导方法我们已经在课中详细地实践了。艾青诗歌的魅力除了上述几个方面外,在阅读中你还有没有其他的发现和补充?
生:艾青诗歌中运用了丰富多彩的修辞,例如《火把》《光的赞歌》中有大量的比喻、拟人,迫切的呼告,恢宏的排比,强烈的对比,字句段的反复等。
生:诗人善用象征手法,如《礁石》中,风浪中的礁石象征着我们伟大的民族经过火与血的考验,仍然坚强地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生:擅长绘画的艾青,他的诗作常与绘画相结合,具有鲜明的色调、清晰的线条、素描一般的简练凝重。如《刈草的孩子》,开头一句“夕阳把草原燃成通红了”和结尾一句“和在夕阳里闪着金光的镰刀……”给全诗笼罩上一层阔大凄美的气氛,所以诗人用大背景的勾勒反衬出“低着头,弯曲着身子,忙乱着手”的割草孩子的渺小。
……
师:同学们这节课给作家聂华苓对艾青诗歌的评价做出了更全面的补充!一首好诗,是诗人根据自身或艰辛或愉悦的经历用生命匍匐而出的艺术作品。我们在诵读诗歌时,需要深入地去挖掘内容背后的深层含义,而这绝不是一次简单的朗读可以做到的,更需要反复品读才能更充分地感受到诗歌这一文学形式的魅力所在。所以,艾青诗歌的“好”还需要我们接下来继续在对重要诗作的精读细批、深入探究中细细品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