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老师说:
1986年,我因为读了一个教学实录——《白毛女选场》教学实录——而有了重要发现,引发了我对教学设计艺术的精心研究。
只提了四个主问题
——《白毛女选场》教例评析
教例简述:
这是上海市特级教师徐振维老师的一个教例。在预习的基础上,教师在讲析中只提了四个主问题。
一、现在让我们攀登第一个坡,你能不能找出例子,说明人物的动作是符合他的身份和性格的?
(学生列举“杨白劳畏缩地看看四周”、“穆仁智轻薄地用灯照喜儿”、“杨白劳一层层剥开包有红头绳的小纸包”、“杨劳大惊、昏迷地战抖着”等例,分析人物的身份和性格。
二、现在我们来爬第二个坡,说明语言也是符合人物性格和身份的,不同的人物对同一事物都有不同的语言。
(师生就“杨白劳眼里的灯”与黄世仁眼里的“灯”、“杨白劳与穆仁智关于“找地方说理”的对话”等分析讨论。)
三、现在我们再来爬一个坡:从同一人物,对同一事物,前后不同的语言理解人物的性格在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重点分析杨白劳的逃避—忍耐—侥幸—哀求—反抗—愤怒的性格发展曲线。)
四、上面分析人物语言与身份性格的关系,都是通过一段一段的话,或者一句一句的话来进行的,能不能再从一个角度,即从人物的只言片语来分析人物的身份和性格呢?
(师生分析,黄世仁为把喜儿骗到手,七次喊“老杨”,后来本性大暴露,声声喊了十几声“杨白劳”。由此可见,一个简单的称呼,也反映人物的性格
评析:
此教例出自“大家手笔”,颇有大家风度。
从课堂教学的总体设计看,此为“抓纲拉网式”教学。这堂课的“纲”,就是分析语言、动作与人物的身份、性格之关系;这堂课的“网”,就是教者设计四个主问题所涉及到的有关知识内容,教者抓纲领,纲举目张,利用四个问题切切实实地把课文从整体上各有重点地挖掘了四遍,不仅文体教学的特征分明,而且教学容量之大,令人惊叹。
从教者所设计的四个主问题看,这节课呈现一种“板块式”的课堂教学结构。每一问题,都引发一次研究、一次讨论、一次点拨。四个主问题形成四个教学的“块板”,结构清晰且逻辑层次分明;每个教学块板集中一个方面的教学内容,既丰富、全面,又显得比较深刻。
再从四个主问题本身看,问题的设计极富特征。这四个问题,可称为“串问”或“顶针问”,四个问题一个接一个,所涉及的内容一个比一个精细、深刻,似乎一气呵成,组成了完满的教学结构。它们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为:第一,既是提问,也是在告诉学生如何去分析剧本中的人物性格、身份,“问”中有丰富的知识暗示;第二,既是提问,也鲜明地表现了教学思路和教学层次;第三,既是提问,也是牵动对学生智力、能力进行开发的手段。课堂上学生紧张的阅读、探寻、答问、讨论、教师的引导、点拨,形成多方向、多层次的交流,教学气氛活跃,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探求的热情。
余老师评课,有总有分,由整体到局部,每一处都说到点子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