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成长之旅成长励志想法
透支,一种邪恶的生活方式

透支,一种邪恶的生活方式

作者: 钰晨成长手记 | 来源:发表于2019-03-26 19:56 被阅读11次

    今天大部分人都过上了透支的生活方式,但是有些账单有迹可循,有些账单却是无形的。贷款、分期付款这种话题已经不再新鲜了,什么年龄层的人都在试着让自己接受这样的生活方式。

    我常说这句话:大部分人做的,难道就是对的吗?如果真的大部分人是正确的,那么按照多数人可以带动少数人的原则,是否这个社会就和谐了呢?是不是就没有穷人思维存在了呢?是不是就不存在坏人了呢?

    事实上,人们只看到眼前丰富的物质。“房子、车子至少都是大物件,以现代人的消费观,就算不买这些,也一样存不下什么钱。”

    这话是不是经常听人说呢,传来传去就成了真理。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多少人的消费观。很多人听到这句话的时候都会下意识地点点头,然后再次看到之前舍不得买的物件时,便会边想着这句话,边下定决心去付款。不知不觉中便养成了这样的消费观:买得起的要买,买不起的咬咬牙也要买。

    透支渐渐地成了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那么在这种大环境下,你会在哪些方面产生透支的需求呢?你的账单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呢?

    能力透支

    能力上的透支往往会让人想到一个更贴切的词,叫做自以为是。随口承诺,然后不去兑现。(不论是何种原因)比如有人找你帮忙,那一瞬间你觉得这人实在是太可怜了,你想尽办法也要帮到他,现实是你却是没有办法,然后你不得不让那个人的期待落空。

    再比如,你答应父母在他们结婚30周年纪念日时,带他们出去旅行。不断有意外发生的一段时间内,你不得不花光了所有积蓄,于是你几年间的承诺,就这么化为乌有。任凭你再怎么解释你的钱花在哪了,也无济于事。事实就是你做出了“你根本做不到”的承诺。

    能力上的透支是最让我们懊恼的,这才是真正的打脸。

    说到做不到的行为会使你的N个好都被这个不好给抹掉,有多人最终都败在了这个不好上?因为你必须为自己说过的大话空话去负责、承担。

    其实关于能力这点,在职场上体现得最为明显。因为工作吃力引起的焦虑、迷茫最近似乎成了身边“永恒”的话题,好像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因为工作而迷茫。

    解决不了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但是一边承诺“放心、没问题”,一边又苦恼如何解决的人在不在少数?

    有些能力可以快速提升,有些能力无法快速提升,而面对问题的时候,我们需要评估的就是这个问题需要哪方面的能力?我现在的能力能不能做得到?如果做不到我需要承担怎样的责任?

    如果这些最基本的思考空间都没有留给自己,那么今天的随口说说,就是你未来自以为是的最好证明。

    情感透支

    感情这东西就像是账户一样,没有人愿意一直付出,就如同银行不会白白借你钱,而不去催债一样现实。

    通常在一段婚姻关系中,能维持甜蜜的不太多,因为总是有人在透支这份感情。比如丈夫整天在外工作,却不知道对妻子嘘寒问暖。在这个账户中他没有存入任何财产,但是却想持续享有分红,比如回到家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再比如从不插手教育孩子的事等等。事实证明确实大部分孩子都是母亲带大的,这毋庸置疑。

    现在越来越多的女性完全可以经济独立。那么有这样能力的女性并不指望自己用情感去换取金钱作为生存的交易筹码,那么她们还是否能找到一个“继续服侍一个没有情感账户的丈夫”的理由,来维持婚姻呢?

    在我看来婚姻如果是一场交易,那么用情感来换取金钱的交易方式也是不成立的,怎么算都是笔糊涂账,怎么都算不清楚的账本,又怎么能成就婚姻的美满呢?用两个人分别的成长换取共同的成长,用两个人分别的情感换取共同的、对情感的向往,这才是平衡的相处方式

    现实里单方面付出感情的一方,觉得自己亏,单方面付出钱财的一方,也认为自己亏,谁会认为用钱换感情是个长久之计呢?就算是短期的需求可以得到满足,也不能说明这种交易能恒久下去。多数时候只是无奈占据了主导思想,而使交易本身看起来不那么狼狈罢了。

    健康透支

    我们常常感概今天孩子们房贷压力太大,失去了原本该有的快乐。

    通常在他们无法付清新房首付的情况下,还是会做出买房的选择。房子写的谁的名字呢?子女的。结婚置办房产应该是谁的事呢?子女的。

    可现在买房对于普通人家来说却成了一家人的大事。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全家人的积蓄都拿出来给孩子买房了。

    然后你们一定知道我想表达什么了。全家人透支了健康、快乐去办这件天大的事。然而在当孩子住进这栋房子时,也许父母已经满头白发,买不起药、看不起病,那么子女们住在这样的房子里,拿什么去挽回父母曾经应有的健康体魄呢?根本就做不到的。

    为什么很多父母一辈子都把心思花在孩子身上,付出得越多就越放不下,就是这个道理。相反,如果父母们把钱花在自己的身上,比如做个头发、每年旅行两次、或定期做个体检、念个老年大学等等,生活会过得有滋有味,行程表排得满满的,还会每天因为子女的琐事着急上火、愁眉不展吗?

    况且我们还没讨论这种付出,子女们有没有愧疚感。有或没有,都会是两败俱伤,不是吗?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单方面的付出,又怎么会平衡呢?

    子女若想真正实现人格独立,就不能去透支父母的健康账户,这是未来的你有了钱也买不回来的内疚,你透支不起。

    而对于父母们,我也想说,孩子有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们选择怎样生活,就必须要学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起责任。被宠大的孩子只会走更多的弯路,并不会比吃苦耐劳的孩子走得更顺更稳。您以为您透支的是养老金?您误会了,您透支的是您后半辈子的基础保障。一对背负巨大贷款压力的子女如何能为您的养老提供保障呢?

    关于对健康的透支,还有一个现象也很普遍,那就是用睡眠来换取玩手机的时间。很多人口口声声说加班、工作太忙没时间补觉之类的,事实究竟是怎样的?自己玩的手机,打死也不承认,这个锅,工作不背。

    智能手机的出现让很多父母这一辈的人也多了一分乐趣,然而熬夜看手机的习惯也随之而来。做子女的也都认为父母的神经衰弱是失眠造成的,至少我看到的事实中,很多父母凌晨拿着手机看视频或刷朋友圈时,根本没有体现出失眠患者的那份苦恼。

    要知道身体不适引起的失眠,和兴奋过度引起的失眠完全是两回事。毕竟最近这些年智能手机带给父母的新鲜感就如同年轻人刚开始追赶苹果手机的那个热潮一样。当然我并不是说所有的父母都如此。

    钱财透支

    最后才选择说钱财这方面,是因为这方面能说的太少,因为大家都能认识到问题所在,只是意识不到需要做出改变。

    当你决定刷信用卡买包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未来你有一年的时间里,你的工资卡每个月都会被“莫名”扣掉一部分收入。

    为了现在的欢愉,花掉未来的收入,这其实是本最不划算的账,只是很少有人去算这笔账。你透支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一年之内你的工作是否稳定,收入是否会提升。

    前几天在《品味》一书中,看到这样一组公式“若年轻人在二十几岁时践行节约,每个工作日节约二十六美分,这相当于他日薪的百分之七,那么七年后,本金加上利息,他就能活得三万两千美元。”

    节约是一种习惯,透支也是一种习惯。不论任何习惯,只要坚持下来,就会使你拥有一个复利人生。(当然不好的习惯,也不必提到“坚持”)

    然而今天有多少人因为透支的生活方式,变得只能生存,无法生活。据我所知,很多人似乎把今天提及的几项分类都占全了,原因很简单,他们已经习惯了透支这种习惯,这种生活方式。

    用时间换健康,用健康换金钱,用金钱换欲望等等,这些交易究竟使你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富有,还是越来越糟糕呢?看看这些交易,前者换后者似乎都是行得通的,不对等的地方就在于,可当你有了后者时,你无法再用同样的方式换回前者,“后悔药没得卖啊”。有些交易本来就不够公平,可怕的是人们习惯了用这样的交易来证明自己某些方面的存在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透支,一种邪恶的生活方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axn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