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亲密关系第一步:共情

亲密关系第一步:共情

作者: JNZH | 来源:发表于2016-05-17 23:30 被阅读427次

    最近在看育儿的一本书《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虽然是育儿方面的,但我觉得书中的一些技巧也适用于所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夫妻关系、同事关系、婆媳关系、朋友关系等等,所以整理一下,以方便后面反复查看和巩固。

    第一章讲的就是如何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也就是“共情”在父母与孩子关系中的体现。“共情”是所有其他东西的基础。

    当我们在难过或者受到伤害的时候,最不想听的就是建议、大道理、心里分析或者别人的看法,那样只能让我们的感觉更差。过分同情会让我们觉得自己太可怜。提问会让我们产生防范心理。最激怒我们的就是说我们的感受毫无道理了。这个时候,如果有人能真正愿意倾听,认同我们内心的伤痛,给我们机会说出困扰,就会有利于释放我们内心的不良情绪,也利用解决现在面临的问题。

    但是,我们不是天生就会说产生共情的语言的,因为他不属于我们“母语”的一部分。我们大部分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都有感受被否定的经历。为了能流利的说出这种接纳他人的“新语言”,我们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操练。

    下面是一些比较好的摘录和笔记,部分经过自己加工:


    小技巧:如何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一般步骤:

    1. 安静专心地倾听

    2. 用简单的词语回应他们的感受:“哦。。。嗯。。。原来是这样。。。”

    3. 说出他们的感受:“这件事让你很伤心”

    4  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真希望我能立刻把香蕉变熟了给你吃!”

    举例:

    反面教材:

    孩子:“我要吃脆饼!”

    妈妈(毫无感情):“家里没有了宝贝。”

    孩子:“我就要!我就要!”

    妈妈(有点生气):“我告诉过你家里没有了。”

    孩子:“不!”

    妈妈(态度生硬):“你吃点早餐饼吧。”

    孩子:歇斯底里。。。

    妈妈(绝望):“你怎么这么不懂事。。。”

    更好的做法:

    孩子:“我要吃脆饼!”

    妈妈(认真的回应):“真希望咱家能有。”

    孩子:“我就要!”

    妈妈(有点同情):“妈妈听得出你很想吃脆饼。”

    孩子:“我真希望现在就能吃到。”

    妈妈(调皮、幽默的语调,分散注意力):“我真希望能给你变出一盒来!”

    孩子:“那。。。我就吃点早餐饼吧。”

    妈妈:“好。”

    当然也要注意,比语言技巧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态度。


    在下面的一些场景下,如何做出合适的反应:

    场景一:

    发现孩子很伤心,不高兴。

    不太好的做法:不断追问 “你为什么这么难过?怎么了?”

    比较好的做法:第一时间告诉他 “看起来你好像很难过。”,然后静静的陪着他,慢慢的观察并在适当的时候尝试问他 “如果愿意,你可以跟我说说发生了什么事情。”

    孩子更愿意和一个接纳他们感受的成人沟通,而不是逼着他们做出解释。

    场景二:

    孩子第一天上学前,看上去有点紧张。

    不太好的做法:太简单的说 “我了解你的感受。” 或者说 “上个学有什么好紧张的,别紧张。”

    比较好的做法:“上学第一天是有些挺让人紧张的啊,那么多新东西需要去适应。”

    太简单的说了解孩子的感受,他并不一定相信你真的了解他。把问题细化,最简单的就是去复述事实,把事情和感受说出来,让他真的明白你懂他。

    场景三:

    孩子正在歇斯底里的发脾气,乱扔东西,大哭大闹等。

    不太好的做法:“不要哭!不准砸!你这样做是不对的。” 甚至大屁股、吓唬他等。

    比较好的做法:平静的对待孩子,在适当的时候简单而幽默的回应他,说出他的感受,抱抱他,让他安静下来。

    最重要的是当他发脾气时,你能在他身边,让他知道即使是最极端愤怒的感受也是被接纳和理解的。而不是在这个时候试图去给他讲道理,甚至用暴力来制止。

    场景四:

    孩子:(埋怨)史蒂文让我在街角等了他整整半个小时,还编借口骗我。

    不太好的回应:妈妈:真是不能原谅!他怎么能对你这样?也不替别人考虑,太没有责任心了。你一定再也不想见到他了。

    比较好的回应:妈妈:“哦,你等了他半个小时啊,妈妈知道你一定很生气,他这件事情做的确实不对。” 等他平静下来的时候,“不过突发事件经常会发生,说不定史蒂文发生了什么紧急的事情呢。”

    孩子可能对朋友行为的反应并没有那么强烈,也不会想到去报复。他只是想让妈妈能理解他,适当附和一下,来分担朋友行为带给他的不快。妈妈的过度反应反而给他增加了额外的负担。

    场景五:

    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及时给他的一些感受做出回应。

    和孩子相处的日子很多,我们总会找到机会对孩子说:”我想了想,你刚才告诉我同学在操场捉弄你的事情,是挺让人生气的。“ 或早或晚,我们和孩子产生共情总能被孩子体察到的。

    场景六:

    孩子告诉妈妈一件令自己不太高兴的事情,妈妈轻描淡写的(或者心不在焉的)说了句:“你生气了。”

    孩子的期待:“不是妈妈说的话怎么样,而是她说话的方式让我受不了。就好像在谈论一个与她毫不相干的人似的。”

    停下手头的事情,看着对方的眼睛,真正关心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亲密关系第一步:共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aykh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