澡花一朵朵,想法一堆堆。
今天,小澡哥要跟大家谈谈管理幅度问题。
管理原理告诉我们,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管理研究史上有一个经典问题:一个管理者可以管理多少个下属?或者说,一个管理者的直接下属的最佳数目是多少?这个问题被称为管理幅度,或者管理跨度。针对上述问题,实践者和研究者都给出了自己的参考答案。
一、军队的回答
军队最早回答了这个问题。古罗马、古埃及以及古中国元朝的军队,大体上是以10为单位来组织,留下来十夫长、百夫长这样的名称。针对这个问题的明确讨论,是从19世纪初的欧洲军队开始的。
1.拿破仑的回答。拿破仑说:“在同一战场上,没有人可以指挥超过5个不同的实体。”
2. 克劳塞维茨的回答。克莱塞维茨认为:“一个人只能直接指挥有限的数目。如果超过10个部分,传达命令所需要的速度和准确就会遇到困难。”拿破仑和克劳塞维茨给出的参考答案都不算好,理由是太绝对了。
3.汉密尔顿的回答。英国名将汉密尔顿(Sir Ian Hamilton)认为,“至于(由下属组成的)群体是3人、4人、5人还是6人为好,记住这样一条原则是有用的:群体成员的职责越小,则群体成员的数量可以更多一些,反之亦然……我们越是接近整个组织的最高领导者,则越倾向于由6人组成的团体。”
二、管理学者的回答
“古典学派”关于管理幅度的学说,论述与确定了为实现有效管理幅度所需要的下属人员的人数。
1.法约尔。法约尔说:“不管其权威层级如何,一个人只能直接指挥有限的下属,一般不超过6个。只有工头或与他相似的职位,在工作比较简单的情况下,可以直接指挥20或30个人。”法约尔的回答与汉密尔顿是类似的。
2.厄威克。英国管理学者厄威克的回答是5-6人。厄威克说:“没有上级可以直接监督超过5个——最多6个——其工作互联关联的下属的工作。”与汉密尔顿和法约尔相比,厄威克没有考虑到职责大小,这是一种退步。
3.格鲁夫。英特尔公司创始人格鲁夫认为,“如果负责‘带人’是这个经理人的主要任务,那么他大约应有6-8个部属。这个数字是得自以经理人大约在一星期内需要花半天时间在一个部属身上为条件计算的。”这个参考答案的优点是计算依据很有道理,强调一对一沟通的重要性,缺点是没有区分不同情况。
经营管理理论家认为,在一种管理情境下,内在的可变因素太多了,因此,人们不太可能确定以为管理者能有效地管辖下属人员的具体人数。因而,管理幅度原则是,一名管理人员能够有效管辖下属的人数有一个限度,但是,确切的人数取决于一些内在因素的影响。
1.实证研究的结果。一项研究调查了141家公司,发现CEO的直接下属在1-24人,大公司的平均数为8-9人,中型公司为6-7人。另一项研究调查了97家公司,根据公司的技术类型分类,发现CEO的直接下属平均为4-10人,一线管理者的直接下属为15-23人。这项研究验证了汉密尔顿和法约尔的说法:基层管理者可以有更多的直接下属,一把手的直接下属则更少。
2.孔茨。孔茨认为,目前主要的指导方针是去找出各个具体情况下限制管理跨度的原因,而不是假定存在一种存在广泛适用的人数限制。一位管理者能够有效管理的下属人数取决于内在因素的影响。除了理解力强、善于与人相处、博得人们忠诚和尊重等这些个人品质外,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是管理者减少花在下级身上时间的能力。下属的培训程度、授权、工作计划是否可重复、考核目标与标准是否明确、环境变化、沟通方式、上下级互动、会议是否有效、基层和中层专家人数较多还是高层专家较多、管理者是否经过培训、工作复杂程度、下属是否愿意承担责任、下属是否成熟等因素,决定了管理者花在下级身上的时间,也影响着管理的幅度。
可见,情况太多,看不过来,那么要看最主要的情况。要回答这个问题,还要考虑另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不是问错了?正如德鲁克所说:“管理决策中最常见的错误来源,就是强调发现正确的答案而非正确的问题。”问错了问题,就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错误的焦点,把人们的行动指向错误的方向。
由此,我大胆推论:管理幅度可能是问错了问题。就好像解一道数学应用题,如果方程式是错的,计算过程再正确,也得不出正确的答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