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心理婚姻育儿
我该如何拯救你,要纹身的女儿?!

我该如何拯救你,要纹身的女儿?!

作者: 山西优博教育 | 来源:发表于2016-09-09 15:00 被阅读1186次

    “纹身”的突袭

    美滋滋儿地秀“纹身”

    放学了,妮妮背着书包走进家门。高高兴兴地和我打招呼,“爸爸,我回来了,给我找支笔,谢谢。”

    我一听,小姑娘今天心情不错啊。立刻配合地迎上去,“哦,我的宝贝,你终于回来了。我都想你了。”边说边张开了怀抱,结果被妮妮很正经地拿手挡开,“等等,我有事要做,快帮我找支笔,谢谢。”

    好吧,难得来了“创作”的雅兴。我找了支笔,随手抽了一张A4纸递给她。此时,妮妮已经自己搬好了凳子,坐在那里开始了创作。我看她如此有兴趣,也没有打扰她,进屋去了。

    没过多一会儿,妮妮乐呵呵地跑到我面前。神秘兮兮地对我说:“爸爸,你看好看不?”边说边把左手亮出来,在我眼前晃来晃去。我迟疑了一下,抓住她摇摆不定的手,在那本就不大的稚嫩手背上,密密麻麻地画着各种各样的线条,显得杂乱无章。

    如果非要用一个词形容,只能是“体无完肤”。

    图片来自网络

    孩子说我太幼稚

    我不解地问,“爸爸不是给你拿纸了吗?为什么画在手上呢?”想到妮妮四岁不到,我的头脑也变得过于单纯。

    “我不是因为没有纸才画到手上的,画在手上很好看。”妮妮纠正着我的观点。

    这句话,让我瞬间有些紧张,难道她在哪接触到了“纹身”吗?我依旧不相信自己最初的判断。或许是因为他们班有在手上画画的同学,让她也产生了这样的兴趣吧。我胡乱地猜测着,并尽量克制自己向好的方向、单纯的原因考虑。甚至,内心的不安引发了虔诚的祈祷。

    图片来自网络

    “我觉得画在手上不太好看。”我生硬地回应着妮妮,头脑中想像着问题的起因,又好像不自主地播放着我小时候父亲对我的苛责:“你在身上画画干嘛?!你要纹身吗?!纹身的都是坏人,你看谁家好人纹身的?!快洗了去!我不允许你纹身!”小时候的情景迅速地一遍遍上演,不知所措的我蠢蠢欲动,情不自禁地准备把父亲对我说的话原封不动地甩给妮妮。

    或许,或许她还没想到纹身——我凭借所剩无几的理智控制着自己。

    “在身上画画不好”,我生涩地解释着,“在身上画画的不是好孩子。”我希望用这样在我看来已足够清晰的定性告诉孩子不可以这样。

    “但是给我剪头发的李叔叔手上就有。”妮妮并没有理解我的用意,而且用几乎最有力的证据使我之前的努力功亏一篑。我只好停顿,继续停顿,脑海中疯狂地想着解决的办法,同时被迫接受我最先想到却最不愿意承认的现实——“她确实在模仿纹身”。


    绝地求生

    没有办法的办法

    妮妮还在等待,等待我的解释。我也在等待,等待自己能摆出的招式。

    图片来自网络

    我不断地问自己,该怎么告诉她?“李叔叔不是好人?”——“那为什么让他给我们理发呢?”我几乎产生了人格的分裂,不断想着答案,却瞬间又把刚想好的答案推翻。

    对于妮妮而言,将“纹身”作为分辨好人坏人的标准很敷衍又太深刻。即使在成人的世界,也不应该草率地将此作为一道衡量人性的指标。因此,我不能武断地告诉孩子纹身就是坏人。但是,在主流的社会文化中或者说我个人家族的道德标准中,“纹身”确实同“坏人”无异。所以我又必须教育我的子女不能有任何纹身,甚至不应该存在对纹身的向往。

    在这样的矛盾中我一时间失去了清醒的逻辑思维,慌乱地将杜绝“纹身”引向了另一个概念——个人卫生。为了不让对话变得尴尬,我开始向妮妮讲述“爸爸小时候的故事”,当然故事是一半真实一半杜撰。我用老师检查个人卫生来揭示在手上画画的错误。

    也许是我编造的漏洞百出,也许是我讲故事时思绪万千,妮妮听着听着开始走神。仿佛只是出于对我的尊重敷衍地站在那儿、迟钝地做出着回应。当我精疲力尽地编完了故事,想听听妮妮的想法时,她却以一句“李叔叔手上的画真的很好看!”让我彻底崩溃。


    说点儿孩子听得懂的

    显然,“个人卫生”不能将孩子的注意力从“纹身”的诱惑中剥离出来。对于四岁的孩子而言,几乎认识不到“个人卫生”所引发的问题。用不是问题的问题去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徒劳无益。

    还好,故事虽然没有让妮妮特别感兴趣,至少她还没有烦躁地走开。我不甘失败,企图做第二次尝试。这一次我要把故事更加生动地体现。此时此刻,陪孩子看动画片的好处体现出来——在你不知道该如何向他们解释道理时,可以用动画人物和事件去表达你的意思。

    经过刚才讲述故事的过程,我逐渐找到了一些思路。如同上文所述,我不希望简单地将“纹身与否”作为分辨“好人坏人”的卡尺。毕竟未来潮流的发展,有可能在生活中会遇到越来越多纹身的人,我们不能斥责其为坏人,我们只能让自己做一个“好人”。在这样的思路的发展下,我渐渐有了“两类人”的观点。同时我将这个观点和“喜洋洋与灰太狼”动画片进行了结合。

    我把妮妮抱到腿上问妮妮:“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

    妮妮似乎还没走出听“个人卫生”的无聊状态,有气无力地说:“好吧,说吧。”

    “你记得喜羊羊吗?它有个弟弟,叫懒羊羊?”我试着让自己的口气充满激情。

    妮妮一听,告别了“个人卫生”,也来了劲头,看着我,“记得啊!还有灰太狼呢!”

    “是的,我给你讲个懒羊羊的故事。”有了主题,这个故事,编的很流畅,很自然,“懒羊羊有一天在外面玩儿,不知不觉间经过了灰太狼的家。它看到灰太狼有一条又粗又长的尾巴,它觉得‘嗯,真好看,比自己又小又短的尾巴好看多了。如果我有一条该多好啊~’于是,它去商店,买了一条和灰太狼一模一样的尾巴,戴到了身后。又过了几天,它又觉得灰太狼的鼻子很好看,于是它又买了一个大鼻子戴了起来……就这样,它一点一点的戴上了灰太狼的耳朵、鼻子、爪子、尾巴。直到有一天,羊村的小伙伴再也不认识它了。大家以为它就是一条大灰狼,一起把它赶出了家园。”

    图片来自网络

    妮妮认真地听着,完全进入到了我描述的情境中。

    我接着讲,“就这样,懒羊羊因为模仿别人的样子,失去了自己的家人和伙伴。”

    听到这里,妮妮突然举起了左手。

    我停顿了一下,望向她,“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特点,我们每家人都有共同的特征,你看咱们家,有人在身上画画吗?保持皮肤干净就是我们家的特点,就像小羊的尾巴,如果你戴上了灰太狼的尾巴,那你还是我们家的成员了吗?”

    妮妮低着头,突然抬起来说:“爸爸,咱们把它洗干净吧。”

    “好,洗干净,你还是我们家的小羊!”

    我带着她洗干净了手,没有再多说什么。也许,我说的已经够多了……


    没有坏小孩,只有笨家长

    1、听孩子说,别自乱阵脚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经常会给我们“出难题”,见多识广的家长往往被自己想象出的困难弄得紧张兮兮,自乱了阵脚。

    图片来自网络

    在我的记忆中,就镌刻着这样一幕:父亲严厉地批评了我在身上乱写乱画的行为。并将其定义成“像地痞流氓”一样。虽然现在想来,确实这样的形容并不过分,而且达到了预防犯错的实际效果。但是对于当时的我来说,着实是个沉重的打击——自己成为了“坏小孩”。

    话说回来,我倒是要感谢有了这样的心路历程,让我深刻的认识到“面对孩子的行为,不要急于定性”。正如前文所说,父母相对孩子,社会经验太过丰富,正式因为这样的丰富经验,让家长面对孩子时,哪怕一个不经意的举动都会让家长下意识地联想到与之相关的不良行为。继而家长出于所谓的“监护责任”,上纲上线地给予定性和严厉的批评。

    如果将这样的“警告”或者“批评”称之为“宁可错杀三千,也不放过一个。”一点儿不为过。虽然它可能会将胆小的孩子吓退。但是,更可能会造成孩子的叛逆——越不让我越要尝试;激发孩子的兴趣——到底是什么东西让父母这么紧张;打击孩子的信心——做一个呆板听话的乖乖儿。

    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因为我担心她受伤害反而受到更严重的伤害。所以我宁可等待,等待她自己说出她的动机,这样我才能清楚究竟是哪个环节使她偏离了正轨。这样的等待不是消极的防御,相反,是为精准“打击”做的缜密调查。


    2、收起拙劣的演技与谎言

    正如你看到的,连四岁的小孩都能分辨家长编造的谎言。

    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往往希望举一些充满教育意义的例子。书到用时方恨少,于是像我开始一样编造一些连自己都听不下去的案例。既然案例是“就事论事”,自然而然孩子成了故事主人公的原型。所有的故事剧情、人物性格都要往孩子身上套。聪明的孩子怎么会听不出来?如此生涩乏味,目的性强的故事,怎么能让孩子听得进去?

    图片来自网络

    我编造的“个人卫生”的故事,即使再圆满,在孩子听来,依旧是针对她的创作。因为之前从来没和她说过,而且故事中的一切细则都和她那么像,简直那时的我就是现在的她。

    在孩子眼中,家长刻意的编造,无异于骗人的谎言,更不能容忍的还是“侮辱智商的谎言”。由此看来,费尽心机地编造故事没有效果是必定的了。即使她会配合地说出“我再也不这样了”的话,基本上也同样是侮辱你智商的敷衍回答。


    3、说孩子能听懂的话

    这是告诉家长朋友不要对孩子讲外语吗?当然不是。

    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孩子能听懂的话?如果我们用生词去解释生词,自然会带来更多的未知。换句话说,只有解释的语言不包含新的未知,才是正确的解释。

    图片来自网络

    在面对“纹身”这件事中,我如果将“坏人”、“地痞流氓”甚至“黑社会”这样的词汇作为向妮妮解释“为什么拒绝纹身”的理由。我想她会更加迷惑,至少会问出“为什么纹身就是坏人?”、“什么是黑社会?”因为她的脑海中没有这些具体的概念。这样的解释只会给我自己挖一个巨大的坑,结局要么是在坑里无法自拔,要么是气急败坏地说句“问你妈去!”

    可想而知,向孩子解释问题,耐心是必要的,技巧更是不可缺少的。如果缺少了正确的方法,再多得耐心也将被消耗殆尽。而孩子反而会产生更多的困惑和苦恼……

    如果孩子的问题涉及超龄的、不易解答的的问题,也许换个角度看待,将具体问题笼统化,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当然,对于这方面的解答没有标准的答案,只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


    人生漫漫,不忘初心

    看着妮妮洗干净的小手,我很欣慰。我用一种更适合她的方式定义了“好人”和“坏人”的区别。

    在欣慰之余,不免产生了对未来的担忧。在孩子漫长的成长过程中,经历如“纹身”之类的“稀罕物”在所难免。孩子尚未成熟的心智能否抵御得住这些诱惑?想着想着我又乐了起来,俗话说“儿孙自有儿孙福”,况且,本来就身处各种诱惑之中的我们,有什么理由质疑孩子会陷入诱惑的圈套呢?

    孩子像水,小的时候弥足珍贵;水势大了就会带来麻烦。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因势利导,将他们引导向健康之路、成功之路;而不是妄图高筑墙使其同污泥浊水隔绝,把他们封闭在自以为成功的死胡同里。

    战斗”刚刚开始,家长能做的,唯有给予孩子干净纯洁的初心,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该如何拯救你,要纹身的女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bdje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