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素老师的生活叙事

因为一次公益,有了两个惊喜。
一个是五峰道观竟然近在咫尺,印象中去过一次就再也没去过,今天开车一不留神就开到了道观脚下,今天烟火旺盛,不知是何特殊日子。既然认识了路,以后有机会就可以来看看。苏州的道教和佛教在民间都有不小的影响力,但老百姓似乎也不管什么教,祈福的方式都差不多,不过一个是烧香拜佛,一个是烧香拜圣。

说到“圣”,就到了今天的第二个惊喜。我们去给护林员阿姨送公益物资,阿姨对我们的慰问感到十分高兴,和我们聊起了天。转头看见护林岗旁边有一个路牌:金圣叹墓。
世上总有那么巧合的事,前几天看书正好看到一篇《五峰山博士坞的落日余晖》,里面提到的就是金圣叹墓,就这样被我们无意之中遇到了。
先说这博士坞,苏州向来文人辈出,但我没想到在这个朱买臣藏书的山里竟然还有这么一个文气十足的地名。博士,和现在的学位名当然含义不尽相同,古代的博士,一般指专精某种技艺的人,还有是掌管经学传授的学官。没有去深考这个地名的来由,但光是这三个字已经显得这个地方的人杰地灵。

金圣叹,苏州吴县人,明末清初著名的学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被誉为“鬼才”。金圣叹批《水浒传》《西厢记》至今闻名,从他的眼光和角度,将这两部与《庄子》《史记》《离骚》《杜工部集》合编为《六才子书》,使文学大师梁启超、胡适等为之倾倒。
才华如此,却从苏州这片水清风柔土地上生长。这个金圣叹,性格倒是有趣而刚强,高考两次零分,明亡抵死不仕大清,最后因为揭露当地官员腐败,抗粮哭庙,最后死于满清的屠刀之下。
就是这样的一个才子,死后葬在自己的家乡。只可惜,金圣叹的坟墓只有故址,坟墓在日本侵华时被夷为平地,在坟墓旁设置了军事仓库。历史在某个节点的残忍碰撞,让一代文人金圣叹从此湮没在荒烟蔓草中,只留下一个石碑,似乎也默然寂寥。

我们一路沿铺满石子的小路往前走,即便是国庆节假期,路上也没有遇见一个人,山里的桂花开了又落,丹桂、金桂,香气随风而来,沁人心脾。路边有一个深潭,潭水不知深浅,水面野菱铺满,水中水鸟嬉戏,潭边古藤环绕。我们觉得环境过于凄冷,打算原路返回,只听同伴高喊一声:“快看,金圣叹墓!”

博士坞,金圣叹。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大概我是想寻一些金圣叹先生的作品去好好读一读了。
你想见到的有一天终会与你相遇,在书里,在梦里,在一座幽僻无人的山里,缅怀,遥想,致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