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将错就错。
这种方法一般是针对教师失误型突发事件采取的措施。教师结合自己的错误,引导学生从错误入手,进行思考和分析,从而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当然,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针对学在课堂学习中的意外之举进行引导,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
一位老师在课堂教学时出示了一道例题:“街心花园中圆形花坛的周长为18.84米,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这位教师在出示例题时,漏抄了“圆形”二字,结果,学生做题时,发现做不出来,缺少条件。这时,这位老师沉思了一会儿后,说:“请同学们停一下笔,会做这道题的举手。”结果大多数学生举起了手。老师问一名没举手的同学不举手的原因。这位同学说:“我觉得这道题差一个条件,补上形状条件就能做了。”于是这位老师对全体同学说:“对,确实差一个条件。其实,我并不是有意漏掉的,而是由于自己的粗心,漏掉了“圆形’二字。还好,几个细心的同学及时发现并提了出来。这里我要说一声‘谢谢’,老师不是完人,也有缺点和错误,希望同学们以后多提意见。”随后,老师引导同学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一起思考,如果不加“圆形”二字,原条件不变,这街心花坛的形状将如何设计?比一比,哪一组设计的图形多。结果学生竟设计出了8种颇有创意的方案。这种将错就错的方法不但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