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富足的心,不是饱读诗书或是饱经风霜,而是天真无邪。内心是充实、富足、清晰的,有强烈感受,能够发现树木的美及孩子的笑颜,也能了解那个从未饱餐过的妇人的苦。
![](https://img.haomeiwen.com/i22476201/f10a484fbe5f4cd5.jpg)
我们可以拥有一种对万事万物的感受力——对走过墙檐的野猫、脏乱、尘嚣、人类的贫苦无依,都有同理心。这份感受力是没有特定方向的,也不是一种来来去去的情绪,而是整个神经系统、眼睛、身体、耳朵等都能敏锐地感知。当调节到高度敏感或者说完全放松的状态,智慧就显现出来了。
心能不能在无所求的情况下从核心生出深刻的洞识?“不去寻求什么”可能是唯一能产生这份洞识的方式。无所预期地巧遇,其中是没有任何欲求的,而不再依赖任何经验来让自己保持觉醒。
情绪是如何产生的?它们是透过外在的刺激和神经传导而产生的。你用针刺我,我立刻会跳起来;你赞美我,我会感觉开心;你侮辱我,我会不高兴。
情绪是透过我们的感官而产生的,大部分的人都在追求快感,这是很显然的事。喜欢加入某个团体、某个社群或隶属于某个古老的传统,喜欢古老的传统经典,每个宗教也有他们自己的喜好。我们的情绪很显然是借由外在的刺激、环境里的人和事物而产生的。
情绪在生活里到底扮演着什么角色?快感这种情绪就是爱吗?欲望就是爱吗?如果情绪即是爱,那么爱就成了一个永远在改变的东西,对不对?
因此你必须明白,情绪、心情、热忱、觉得自己很善良之类的感觉,跟真正的热情或慈悲都无关。所有的情绪或心情都跟思想有关,所以才会造成快感和痛苦。爱是没有痛苦和哀伤的,因为它不是快感和欲望的产物。
不妨观察一下你为什么总是有特定的思考模式,总是会生起某种感觉。不要企图去改变你的思想和情绪,也不要去分析它们,只要觉察你为什么会有特定的思考模式,你行为背后的动机是什么。
虽然我们能透过分析来发现行为背后的动机,但这并不是真正的观察;只有全神贯注地觉知思想和情绪正在运作的那一刻,才能看见真相;这样你就会认清它们的复杂性和隐微的程度。只要你心中还有“必须怎么样”或“不能怎么样”的想法,就永远也无法发现思想和情绪的快速变化。
![](https://img.haomeiwen.com/i22476201/d888a4a02039813c.jpg)
我们都是从“必须怎么样”和“不能怎么样”的环境里长大的,因此我们的思想和感觉已经遭到破坏,我们已经被各种体系、方法和老师所捆绑。试着将那些“必须怎么样”或“不能怎么样”的想法都放掉。但这并不意味你该放任自己,而是去觉察心中的“应该”或“不应该”。然后智慧就会像清晨绽放的花朵一样开始运作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