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的一个冬日夜晚,我坐在一张六人间宿舍的单人床上,翻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诚然,那时候的我是看不懂昆德拉的,甚至还会觉得这是一位“不太正经的作家”。年少不可怕,可怕的是年少的无知,庆幸的是,我并没有从那以后就真的错过昆德拉。前些日子的一个偶然机会,和友人再一次聊起昆德拉,随又拾这本《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感慨作者对于男女情爱欢愉认知深刻的同时,更多的是对自己、身边人以及我们存在的这个世界的怜悯。经常会遇到看一段就必须得停下来长舒一口气的时刻,一边是为了回味作者的文字,一边是为了更好的在头脑中再现作者描写的场景。
当特蕾莎首次来到托马斯身边时,那种陌生人之间像蝉翼一样稀薄透明的情愫,那种对于彼此身上散发出气息的描写,恍若隔世,是偶然的相遇亦是必然的相爱,而后是一辈子的折磨。托马斯放不下情人,特蕾莎逃不出母亲幼年时对于女性身体的暗示。
托马斯与另一个情人萨比娜之间的性爱默契,在她换了一个情人之后,无论她如何竭尽全力想要与对方分享她的过去,对方始终并将永远无法明白,即使明白已无法再达成那种一个眼神就能说明一切的默契。因为他们相遇之时,已不再年轻,他们之间隔着的是一条永远无法越过的河流。
萨比娜1、橘黄色的落日余晖给一切都带上一丝怀旧的温情,哪怕是断头台。
2、人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
3、托马斯当时还没有意识到,比喻是一种危险的东西。人是不能和比喻闹着玩的。一个简单比喻,便可从中产生爱情。(特蕾莎是托马斯出差遇到的一个酒馆女招待,他把特蕾莎的到来比喻为一个盛在竹篮里,顺着河流飘向自己的女孩。后来他才知道,这不是一次露水情缘那么简单。)
4、如果母性是一种大写的牺牲,那么做女儿就是永远无法弥补的大写的过错。(特蕾莎父母的婚姻也是不幸的,她的母亲原本艳压群芳,却遇人不淑,一次意外生下特蕾莎,所以她的母亲很多时候对于特蕾莎是不够友好的,甚至是嫉妒的,她觉得特蕾莎连累了自己)
5、自学者和学生的区别,不在于知识的广度,而在于生命力和自信心的差异。(这一句出现在特蕾莎拜访他丈夫的情人,萨比娜。萨比娜是一个画家,当特蕾莎到了她的画室,在在萨比娜滔滔不绝谈论艺术的时候,她对她,自己丈夫的情人,产生了崇拜,像一个严肃认真的学生,有点怪异,却是事实,很矛盾,却必须存在)
左-托马斯6、人一旦迷醉于自身的软弱,便会一味软弱下去。(特蕾莎不幸的童年给了她软弱的暗示,所以当她背井离乡离开家人奔向托马斯时,她觉得自己必须得依靠这个男人)
7、我只能作出这样的解释:对他而言,爱情并不是社会生活的延续,而正与之相反。对他来说,爱情是一种甘心屈从于对方的意愿和控制的热望。委身于对方就如同投降的士兵一样,必须首先缴械。因此,自己没了防备,他便止不住担心那致命的一击何时降临。所以,我可以说,爱情之于弗兰茨,就是对死亡的不断等待。
8、也许现在更容易理解萨比娜与弗兰茨之间相隔的鸿沟了:他热切地聆听她讲述自己的人生,她也怀着同样的热望听他倾诉。他们完全明白彼此所说的话语在逻辑上的意思,却听不到话语问流淌着的那条语义之河的低声密语。(弗兰茨是萨比娜的另一个情人,假若他们相遇时还年轻,他们的生命乐章不过刚刚开始,那他们可以同创作旋律,交换动机,但是,当他们在比较成熟的年纪相遇,各自的生命乐章已经差不多完成,那么,在每个人的乐曲中,每个词,每件物所指的意思便各不相同,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们不能达成默契的原因)
9、在他十二岁左右时,一天,弗兰茨的父亲突然弃她而去,她成了孤身一人。弗兰茨觉察到发生了什么严重的事情,但母亲为了不给他造成伤害,轻描淡写,极有分寸地隐瞒了真相。那一天,在他们一起出门要去城里走走时,弗兰茨发现母亲穿的鞋不成对。他很不安,想提醒她,又怕伤了她。他同母亲在街上走了两个小时,双眼始终不能从她的脚上移开。从那时起,他开始懂得了什么是痛苦。
9、未完待续。
狗 卡列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