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思维的惯性

思维的惯性

作者: 莫莫之言123 | 来源:发表于2023-05-09 16:48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我曾经的一位领导,为人谦和,平易近人,完全没有领导的架子。和他外出,他会照顾每个人的感受,还会主动提出来由他来开车。

    于是,常常有这样的情景出现:好几个员工坐在领导的车上,领导坐在司机位置上,还主动与大家聊成一片。这样的画面真是既和谐又难得。

    我却发现了这位领导开车有一个特点,他是一位开车十几二十年的老司机,车技是一等一的好,但却是个“路怒族”。车在路上开着,如果前面有菜鸟司机在慢慢地挪着走,他会习惯性地按喇叭催促。

    明明他还在跟大家开心地聊着,而那一阵阵急促的喇叭声明显是“路怒族”才能按得出来的。刚开始在他的车上我并没有在意,后来连续多次发现同样的情况出现,我才突然想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位领导为人是真的谦和,但那一阵阵“路怒族”的喇叭声是由于思维的惯性而导致的。

    什么是思维的惯性?一般的人开车走在路上,路上车不多,大路很宽敞,前面出现一台车却如同爬虫一样慢慢地挪着走,似乎道路是他自家建的,完全不管后面的车要不要走,一般的人都会出现不耐烦,按喇叭催促前面的车快点走,如果前车还毫无反应,就会加速按喇叭的动作。于是,急促的喇叭声就这样一阵一阵传来。

    这就是遵循思维的惯性,与这个人本身是怎样的人,是否是急性子或者坏脾气没有直接关系。

    樊登老师谈读书时说过:“我们人生中最需要克服的阻力就是‘惯性’。”

    因为惯性就是人生当中的一条懒惰的动力线。一旦这种惯性思维养成,这条懒惰的动力线便形成了。

    例如,每个孩子从小便被告知要读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学习便成了人生的惯性,上课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有的人一想到大学毕业要进入社会,便会表现出内心不安,因为从小到大要去上课的思维惯性要被打破,这时候心里会立刻建立起一道屏障,告诉自己:不要走进社会,就想当一个学生。至于为什么要继续念书,要去上课,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我们常常说某某人想要逃避社会,要去考研究生。不排除有人就这样继续念完了硕士和博士,但是终究还是要走进社会,总有一天要走上工作岗位的。从这里可以看出,思维的惯性有多么强大的力量。

    俞敏洪老师创办新东方,与徐小平、王强一起把新东方教育集团做到了上市,这三人被称为“中国合伙人”,还被拍成了电影搬上了银幕。尽管新东方教育培训后来并没有继续办下去,但新东方善始善终的做法也被社会各界所称道。

    俞敏洪老师在他所著的《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一书中讲述了他是如何从加拿大和美国把徐小平和王强拉回来一起办新东方的故事。在中国掀起出国学习热潮的年代,徐小平、王强已成功到了国外,那时候在中国人看来,他们都是成功人士。尤其是王强,已经在美国一家知名实验室里从事着非常体面的工作。

    要是他们有这份思维的惯性,只愿在人生懒惰的动力线上继续向前走,他们应该也可以过得不错,但一定不会有那三个“中国合伙人”的故事,更没有徐小平、王强后来因为创业成名所积累的财富和获得的名声。

    大多数成功人士不会被思维的惯性所束缚,不会沿着自己人生懒惰的动力线,心甘情愿地留在舒适区。愿意主动寻求改变走出了舒适区的人,也许会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但是这一份主动转变却能收获更多的人生精彩,欣赏到沿途更多的灿烂风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思维的惯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byc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