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读过一本黄永玉写的书叫《比我老的老头》,其中讲述了他和钱钟书交往的故事,印象特别深刻。
《比我老的老头》大意是说,有一次黄永玉去钱钟书家做客,一进门就四处找书房,在他的想象中,钱钟书这样学富五车的大学问家,家里的藏书一定汗牛充栋。
黄永玉自己家里就有一个堆满藏书的大书房。所以,他特别好奇,钱的书房会有多大,藏书会有多少?
结果,令黄大失所望,因为钱钟书家里根本就没有书房,散落在房间各处几本零散的书中,绝大多数还是图书馆借的。
不过,有一样东西倒是比书多,就是写满密密麻麻笔记的各种笔记本。
黄问:书呢?
钱答:图书馆里。
黄永玉非常吃惊,也非常惭愧。
后来有一次,黄在写一篇很重要的文章中,遇到一个难题,可是他怎么也找不到相关的参考资料,于是试着向钱钟书求教。
钱听后,马上告诉他去图书馆借阅哪几本书,相关信息在书中哪一章哪一节,甚至书的哪一页,都细述了一遍。
黄按图索骥,果然找到了需要的资料,很快就写出了文章。从此,黄对钱的知识佩服的五体投地。
多年后,杨绛在《钱钟书是怎样做读书笔记的》这篇文章中,提到了钱钟书的笔记:
1、他做笔记时间是他读书时间的2倍
2、借的书还掉,买的书送人,只有笔记永久保存
3、凡读书笔记,必有书目和版本及原文页码
4、笔记之外,还有自己的心得体会。
从这里我们大概可以了解,笔记,是钱钟书博闻强记和渊博知识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个人也有一个爱好,就是研究“如何做好笔记”。多年来,我一直坚持“不动笔墨不读书”,但做笔记的效率一直不高,只是一种习惯,为记而记。
但愚者千虑总有一得,提供在这里供大家参考:
1、对于书中精彩的金句或者喜欢的段落,最好摘抄下来,平时多读读,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文笔。
不过“文笔”,我认为是读书中含金量最低的。因为读书最重要的目的,是获得见识和高水平的思维方式,文笔是第二位。
2、对于书中你觉得有用的知识,不仅是记录下来,还要把它和你实际生活的应用场景进行嫁接。
只有将书本中的知识,和你实际的生活发生关系,知识才能长到你自己的知识系统中,最终内化为你自己的“见识”。
甚至书本中的知识,都不重要,你对这个“知识”的理解,才是最重要的。这也是古人常说的“六经注我”。
3、笔记最好要写到可以取代原书的程度
这个观点是我从万维钢老师的《用强力研读书》这篇文章中学到的,他对“什么是好的读书笔记”提出了四点要求:
《万万没想到》1、清晰表现每一章的逻辑脉络
2、 带走书中所有的亮点
3、 大量自己的看法和心得
4、发现这本书和以前读过的其它书或文章的联系
所以,笔记,是我们大脑的外延,它的重要性不亚于读一本好书啊!
庄子曾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还有那么多好书等着我们去读呢!读一本就要有一本的质量。
读完一本书,然后扔掉它,继续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