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红尘禅语)
1911年,郭沫若收到一封家书,把他心里美得呀,满脑子都是甜蜜幻想。家书上说,父母为他订了婚,对方是自己一个远房叔母的亲戚,名叫张琼华,生得模样俊俏,也在读书。
还在上中学的郭沫若,还真没考虑过结婚的事,只是觉得结婚应该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于是,对自己与张琼华的婚姻充满了期待。
转眼寒假到了,张家催婚,郭沫若的父母也答应了。
正月十五那天,郭家张灯结彩,父母为他张罗婚事。
按当时传统结婚仪式,郭家派花轿去张家接亲:迎娶新娘……
可是,宾客散了之后,郭沫若却不愿入洞房。他拿着本书,在厢房里度过了他与新媳妇儿的“洞房花烛夜”。
各位看官可能要问了:“郭沫若不是对婚姻充满美好期待吗?新媳妇娶回来了,春宵一刻值千金啊,他是木头?”
非也。郭沫若不愿意入洞房,事出有因。
原来,在揭新娘盖头时,郭沫若有点失望:以前所知女孩“长得好看”、“在读书”等信息,与所见不符,郭沫若很失望。但在父母的苦劝下,他勉为其难,“自行破坏了童贞”。
婚后第五天,郭沫若就离开家,乘船回成都府中学堂了。
常言道:母子连心。母亲感受到了儿子心中对这段婚姻的痛楚,但木已成舟,只能规劝儿子:“跟媳妇好好过日子”。
郭沫若离开那天,母亲拄着拐杖,一直送儿子到大渡河畔,叮嘱到:“儿,娘已经老了,你不要跑到外洋去。”
这年暑假回家,郭沫若不愿与妻子同房,自己睡在厢房的凳子上,任凭母亲怎么劝,就是不动。还是四姐郭麟贞机智,她来到郭沫若跟前,拍拍他的头说:
“你怎么不进自己房子里睡,我要用这个长凳了。”说着,抓起长凳的两条腿,把郭沫若掀倒在地。在母亲与姐姐的催逼下,郭沫若只好无奈地走进自己房间。
1913年暑假,郭沫若告别父母妻子,东渡日本留学。
从此一别,就是20多年没回过家。原配张琼华独守空房,每每思念丈夫,只能从墙上挂着的丈夫照片中找到一些安慰,这媳妇儿当的,着实凄凉,郭沫若这第一位夫人,成了为他守了60多年活寡的女人。
这20多年间,郭沫若跟日本妞佐藤富子结婚,生下四子一女,后因战争,偷偷逃回国,抛下佐藤富子独自照顾5个孩子。
战争爆发,郭沫若逃回国内,先后跟师范生、卫生员等多位女性有染,又抛弃佐藤富子,再与旧情人于立忱的妹妹于立群结婚,
1939年,郭沫若回了一次老家,见到发妻张琼华后,他朝对方深深鞠了一躬,感谢她替自己奉养父母27年的恩情。之后,两人再也没见过面。
这期间,郭沫若在外寻花问柳,生儿育女,对张琼华不闻不问,而张琼华如鲁迅原配朱安一样,在老家一心一意侍奉公婆,为他们养老送终后,自己在孤独中离世,终年90岁。
对于与张琼华的婚姻,郭沫若曾动过离婚的念头,但是,考虑到张琼华思想守旧,担心她接受不了离婚的事,会寻短见,同时,也顾忌母亲体弱多病,怕自己离婚,父母会被他气死,就打消了与发妻离婚的念头。但郭沫若的这个决定却让张琼华守了一辈子活寡。
点评:
爱情不能勉强,但不爱,就请放过对方。这是尊重,也是仁慈。
郭沫若所谓的不离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只是为了多一位贴心的免费保姆吧,好替自己侍奉双亲。
可他从没想过,再平凡的女人,再没文化的女人,也有她自己的一生啊,怎奈留下的,全是孤寂。
(已上稿微头条 存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