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一讲 五重玄义(六)

第一讲 五重玄义(六)

作者: mgsjty | 来源:发表于2019-01-18 23:59 被阅读70次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第一讲 五重玄义(六)
        妙果寺则金法师 讲解
          二0一九年一月十三日
净土法门是大乘佛法。大乘法门一定要发大菩提心的,那么发大菩提心就必须得圆满《普贤行愿品》行愿的内容,所以,我们净土宗的人学习这个《普贤菩萨行愿品》,就是非常必要的一个功课。不要老是说:“啊,我就念一句阿弥陀佛,看看《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就可以了。”不够的,要学!这个发大愿的问题,好像是我们很多修净土的人都比较忽略的问题,说:“我去了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帮我搞定就行了,我在这里不用发菩提心。”要发菩提心的!《普贤菩萨行愿品》就是教我们发菩提心、行菩提的。
好,《普贤行愿品》又是以导归西方极乐世界为它的归趣,那么这样子,我们就可以看得出来这个净土法门它是非常殊胜的;你看《华严经》那么圆满的教法,它的归根结底是《普贤菩萨行愿品》,《普贤菩萨行愿品》归根结底又导归到西方极乐世界去,那我们就知道净土、往生净土这个法门,它非常殊胜啊,因为只有你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才能够真正地快速地圆满这个菩萨的行愿!所以我们作为一个净土行者呀,需要深入学习《普贤菩萨行愿品》,这样对我们往生和往生以后成佛这两方面都是相得益彰的,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那么《普贤菩萨行愿品》,之所以列入到“净土五经”里面去,是清代一位叫魏源的佛教居士他提出来的。他提出我们修净土的人要依据四个经:第一个就是《佛说阿弥陀经》;第二个《无量寿经》;然后还有《观无量寿经》;然后把这个《普贤菩萨行愿品》列在这个后面;后来印光法师又在这个四经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个《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就成了五经;加上一个《往生论》,那么这样构成了净土修行的“五经一论”一个体系。
还剩下一点时间,我们就把这个《普贤菩萨行愿品》按天台“五重玄义”的这样一个规则来做一个总体上的介绍,先有个大概的印象。那么五重玄义就是释名、辨体、明宗、论用、判教相。
先看释名,释名就是解释这个佛经的经名。那么佛经的经名一般来说可以概括为人、法、喻之单人立名、单法立名、单喻立名,或者人法立名、人喻立名、法喻立名,以及人法喻具足立名七种,那我们就结合这个经题来了解一下。
这个《行愿品》,全称可以称为《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菩萨行愿品》。那么这个经名包括了人、法、喻,这三方面都具足了。其中的“大方广”是指法,就是要介绍的佛法。这个法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指法界实相那个体,其实就是指那个一真法界。
“大”,就是大而无外,圆满,这个大是超出了我们凡夫的“大小”的概念的大的,是绝对的大,大而无外的大,稍微了解一下。
“方”,这个方是从时空上,好像从这个方位上——我们说东西南北四维上下,它是代表了一个相的,就是这个真实,它以一个相的状态来给我们介绍。它这个相也是其大无外的,其实就是遍满一切、圆满了。
“广”,“广”我们一看字面就知道非常的广大嘛,对吧?是指它的“用”,基于见到真实相以后所具有的功德、德能,或者按我们现在的话讲,就是说作用,它能发挥出来的作用那也是无量无边的,没有限制的,这就是讲这个“法”。
“佛”就是指“人”,我们不用多说了。“华严”就是比喻,古代的“华”跟现在的“花”是通用的。花就是指因,因地庄严,在因上作努力修行,可以得到一个庄严的结果。就是讲因果,就是修因证果,就是指菩萨以六度万行的因花,来庄严佛果众德庄严的境界。
“经”就是通题,主要指路径的意思,通往那个佛道的路径、方法、法门,也称为契经,就是上契诸佛讲的真理,下契众生的根机。
从这个品名来看,“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是所证入的境界,是法,那么“普贤行愿”普贤是人,行愿是能证入,行普贤行愿就可以证到不思议解脱境界。这个不思议解脱境界是指超越了一切二元对立的一真法界,也就是我们讲的绝对真理、绝对真相。(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一讲 五重玄义(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cfa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