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这样一幅场景:
儿子上小学第一天放学,妈妈决定要给孩子一个具有仪式感的迎接。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从新校园里出来了。
当孩子看到妈妈的一瞬间,突然停下脚步,把书包从肩膀放下来,小脑袋扎进书包里开始翻腾。
忙走上前问:“龙龙,你找什么?”
“作业!”他一边回答,一边嘀咕:“哪里去了呢?”
“我们回家再找,好吗?马路上不安全。”妈妈关切地说。
“老师说,看到家长的第一眼就要告诉家长作业,否则就不是好学生。”龙龙一脸认真地对妈妈说。
“老师的意思是说,回到家里第一时间告诉妈妈作业吧?”妈妈用成人的思维翻译老师的话。
“不对,老师说,看到家长的第一眼就要告诉家长作业。我在队伍里看到您了,所以现在就要告诉你。”孩子依然用自己的思维解释着老师的话。
这一幕很熟悉对吧,是不是你和孩子之间的对话也是这样的?
出现这样的情况,不是孩子的理解有误,而是我们做家长的没有读懂孩子的语言。
我们每个家长都知道尊重孩子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我们尊重孩子的行为和喜好,但更要尊重他们自己对事物的理解,不要把自己的理解强加到他们的身上。
面对上面的这种情况,家长只要告诉微笑地告诉孩子:“你真是个好孩子,看到妈妈的第一眼,就把作业告诉了妈妈,妈妈为你骄傲。”
这样的表述有两重作用:第一,肯定了孩子是准确的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第二,表现了孩子在妈妈心中的重要性,因为孩子出色地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作为家长就需要赞美和表扬他。对孩子来说,语言描述是一项重要的技能,是对孩子记忆力、执行力的综合检测。
众所周知,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而事情刚开始时的赞美和夸奖就更为重要。
想要成为一个更出色的家长,我们还要告诉孩子:“你能够记住老师布置的作业,真是一个爱写作业的好孩子。”
赞美的目的不是单纯的为了赞美,而是为孩子指出“美”在哪里,孩子不知道作业是什么东西、和自己有什么关系很正常。但是他知道告诉家长作业内容就可以得到表扬,这就是一件好的事情,下一次他还会主动告诉你作业是什么,以此获得再一次的赞美,。
孩子之所以会把作业慢慢地遗忘掉,是因为孩子从最开始的时候就从父母的嘴里得到了“你错了”的结论。对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事情,孩子为什么还要千方百计地记住呢?作业既然是父母否定自己的一个手段,那么还不如忘却,这也是符合心理规律的。
所以面对孩子的每一次作业,我们不要轻易的提出否定意见,也许你今天的否定,就是今后孩子对作业厌恶的开始。
——读《你只是看上去在陪孩子写作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