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瑶说过:“生时愿如火花,燃烧到生命最后一刻。死时愿如雪花,飘然落地,化为尘土!”偶然的机会,参观敬老院,被老年人的乐观,开朗,知足感动着,他们没有期期艾艾,没有怨天尤人,为了不给儿女添堵,选择有体面有尊严的活着,一如琼瑶所说。
11、养老|敬老院里的冬不拉(1)一、路遇奇事
一个周末的下午,天空飘着雪花,天气异常的冷。寒风中人们都行色匆匆,女人和孩子们大都戴着帽子或者围着围巾,把头包裹的严严实实。男人们则把脖子缩进衣领里。
我去超市的路上,见马路边围了一大群人,里三层外三层的,我挤了进去,看到一个老太太正用手帕粘地上的香油,再拧下来滴在矿泉水瓶子里,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奶声奶气地喊着“奶奶,奶奶,不要撮啦,打碎了让妈妈再买一瓶。”
旁边一个中年妇女急忙瞪小男孩,并低声骂道:“你个七孙,哪有钱再买?你奶奶笨,把油瓶摔碎了,让她撮吧”,一面又气急败坏地喊:“别丢人现眼了,快走,老不死的,一瓶油都拿不好……”,再看看老太太,手指冻的通红通红,似乎麻木了,一只手还流着血,动作越来越慢,拧下来的油滴滴不进瓶里了。她媳妇虽然嫌她撮油丢人,但并没有上前阻止,似乎乐得她这样做呢。
我的心像针刺一样痛。
人们的议论炸开了锅,有同情老太太的,有谴责媳妇的,有慨叹世道越来越坏的,这时,一位老大爷用拐杖捣着地:唉,太不像话了!
围观的人原来越多了,交警过来驱散人群,雪越下越大了。
晚上,我辗转反侧,不知那个老太太回家后会怎样?
二、敬老院的冬不拉
两年后,我去敬老院看望大姨妈。
那是一个夏天的午后,天气燥热,老人们三三两两的坐在树荫处乘凉,他们摇着蒲扇,听着唱戏机里的戏曲,有打牌的,有下棋的,有聊天的。知了不厌其烦的叫着。老人们却各得其乐,言谈举止里流露的是满满的幸福和快乐。
我则热的汗流浃背,衣衫如洗了一样,大姨笑着说:
“真是在空调屋里享清福的人,哪受得这份热!走,我们去池塘边,那里凉快。”
“好吧”我说。
于是我们往图书馆东边的池塘走去,边走边聊,原来我大姨不想跟儿子出国,和她那俄罗斯“黄毛”媳妇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不一样,所以不想独自“空巢”,就瞒着我表哥来到敬老院……忽然,一阵美妙悠扬的歌声缥缈传来:
11、养老|敬老院里的冬不拉(1)“冬不拉 冬不拉 冬不拉
我的伙伴 冬不拉
你伴我走遍戈壁
戈壁草原 冬不拉
琴弦上翻卷着
青春的浪花
琴声中盛开着
爱情的雪莲 冬不拉
盛开着爱情的雪莲 冬不拉
来来来来来来来也……
让我们永远相随
让我们永远相伴……”
我凝神驻足,寻着歌声找去,原来图书馆前的小亭子聚集了一群人,他们在演唱蒋大为的《冬不拉,我的火伴》。两位鹤发童颜的老爷爷弹奏冬不拉,几个老太太合唱,那份投入和痴迷,似乎陶醉在冬不拉的琴声里,陶醉在高亢嘹亮的歌声里。他们唱出了哈萨克美丽的草原,富饶的家乡,载歌载舞的风情……如果不是亲眼看到,我还以为是原汁原味的冬不拉呢。
正听得入迷,那个领唱的老太太怎么看起来眼熟啊,难道是她,对,是她,那个寒冷的冬天,在街上撮香油的老太太,她怎么会在这里?
“她呀,刚来一年,听说是被媳妇撵出来的”,大姨说,“她叫玉芬,说起来怪可怜的,以前是个下岗工人,年轻守寡,辛辛苦苦把儿子拉扯大,又把孙子抱大,等孙子上小学了,媳妇嫌弃她,儿子也因此和媳妇闹离婚,可她不愿给儿子添堵,悄悄出走了。”
“那她为什么不会自己老家?”
“老家没房子了,当初为给儿子交首付把老家的房子卖了,如今……唉!”
原来如此。
“可是现在她好像活得很快乐?”
“痛苦不能都挂在脸上,也不能一直活在痛苦里,来这儿的人不找乐子怎么过呀”,
我兴致勃勃地听着,缠着大姨讲这里老人们的故事,大姨说你不怕热了,
“不怕”我说。
听大姨说,来这里的不全是空巢老人,他们中有的是子女不孝,有的不愿和儿女生活在一起,有的抱团来此养老。
11、养老|敬老院里的冬不拉(1)“可他们大热天的为什么唱歌?”我问,
“为重阳节排练节目,到时候县领导来慰问观看我们演出。别看我们年纪大了,老了,可我们也要体面的活着,我们正组建夕阳红乐队呢”大姨滔滔不绝地说着。
——未完待续
简书大学堂无戒90天挑战训练营第5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