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08| 不要在负面情绪中处理问题

08| 不要在负面情绪中处理问题

作者: 迟到千年C | 来源:发表于2023-06-29 07:41 被阅读0次

    08| 不要在负面情绪中处理问题

    迟到千年/2023.6.29

    我相信我们大多数人都认可这样的一项认知,人的情绪是天生的,是身体下意识产生的应激反应,无论是正面的情绪,还是负面的情绪,都不可避免。情绪左右着我们对一些事务的看法、对一些事情的处理。但我也相信并不是大多数人都认可另外的一项认知,尽管情绪产生不可控,但处理情绪的方式却可控。

    美国心理科学协会主席、《情绪》一书的作者莉莎·费德曼·巴瑞特研究认为,情绪不是被外在激发的,而是由我们自身创造的。情绪的出现是我们身体各部分协调作用的结果,包括各种生理特征、受环境影响的灵活的大脑、文化背景和成长环境。掌握情绪的按钮一直在我们自己手中,关键在于我们是否真的学会了应该怎么按下去。情绪处理,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学习的一项技能,能够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都会大为受益。

    作为父母,每天既要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繁杂和麻烦的事情,又得面对孩子的各种重要的、琐碎的事情,特别是当工作下班回家感到疲累,又或是上班时积聚了大量的负面情绪尚未释放处理好,回到家面对这些琐事,一旦身边的亲人,无论是父母、伴侣还是孩子,都会轻而易举地点燃自己,让自己的负面情绪爆发出来,从而伤及无辜,影响家庭和亲子之间的关系。

    我相信,无论是谁,即便是脾气再好的人,或多或少都有过这样子的经历,差别仅仅在于发作的频率以及发作之后看待自己所作所为的态度和弥补行动。

    付立平老师在《给孩子的五顶学习帽》一书中讲到了这样的一个案例:孩子的妈妈说,女儿现在每天晚上写作业都不让她陪,还会把房门反锁。现在每天写作业的时间比之前多了好几个小时,学习成绩却一落千丈。她实在没办法,于是悄悄在女儿房间里安装了监视器,这才发现孩子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一部手机,每天晚上都躲在房间里看网络小说。看到这一幕,妈妈顿时感觉如坠冰窖,担心、焦虑、生气……各种情绪复杂交织。她当时控制不住,直接踹开了房间门,从孩子手里抢过手机,从偷看手机说到成绩下滑,而且越说越生气,差点忍不住动手。结果孩子的情绪更加激动,她责备妈妈监视她是违法的,还将监视器扔到地上使劲踩。

    在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之中,在孩子的学习与成长中,这样的事情真的随时都可能出现。在看到孩子的不当行为时,尽管父母已经竭力控制,但仍忍不住将负面情绪写在脸上,甚至还会出言责骂、动手管教。明明已经在心里告诫自己了一万遍“要好好说话”、“亲生的”、“生气伤身”,可是当负面情绪来临时,仍然像是瞬间失去了理智,失去了与孩子好好说话的能力。明明不想生气发怒,却最终仍然生气发怒了。特别是在辅导孩子功课作业时。网络上流传的这句俗语“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我想它也并非没有代表性和道理。

    付立平老师在书中解释了这种失常行为背后的逻辑。其实,这是“踢猫效应”在作祟,即当一个人的情绪变坏时,潜意识会驱使他选择地位等级低于他的人进行发泄,如下属或子女,这就形成了一个坏情绪传播链条,而攻击性的语言是坏情绪传播链条中的主要载体。当父母陷入负面情绪的漩涡时,孩子的感受也会相应地变得更加糟糕。一个感觉糟糕的孩子,很难产生“我能做得好”想法。因为他不得不分出很多精力来消化并对抗父母的坏情绪,而不能将全部精力用于解决目前的学习问题。

    或许,有许多人自己给自己又或者是别人给自己已经贴上了一个看似乱花脾气合理化的标签“急脾气”,但这也只不过是为自己的糟糕行为的辩解罢了。

    所谓的“急脾气”也只是自己表达情绪的一种处理方式,急脾气不完全等同于性格,即便是一种性格,性格也不是不可以改变。

    付立平老师巧妙地举了一个小例子进行说明。假设你正因为孩子的某个行为大发脾气,这时你的公司或者学校老师打来电话,你会怎么办?是不管不顾先发泄一通,还是调整语气礼貌对话?毋庸置疑,后者是多数人的选择。但如果是身旁的家人插入进来说了些话,毋庸置疑,多数人会继续将负面情绪发泄到家人身上,这也是踢猫效应在作祟。

    这么看来,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表达方式,并且能够做到随时切换、可收可放。它既可以在接起电话的瞬间被巧妙隐藏,又可以在放下电话那刻重新燃起。

    其实,我想我们都知道,当自己处于负面情绪之中时,无法做出正确的处理行为,更无法做出理智的选择。

    学习和做好积极的情绪暂停,不在“大脑盖子打开”时解决问题,或许就是最佳、也是最明智的选择。

    对孩子来说,只有感觉良好的时候,他们才会做得好。因此,我们在与孩子沟通时,即便是孩子的行为方式、态度、语言促使我们升起了负面情绪,那自己就先按下情绪暂停键,及时“合上自己打开的大脑盖子”,等到自己的情绪恢复平静之后,再与孩子积极沟通,找到问题的原因,真正解决问题,而不只是发泄了一通情绪,什么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又或者是我们自认为地解决问题,实则孩子压根不认同。

    付立平老师在书中给出了做好积极的情绪暂停的具体步骤:第一步是觉察(我现在很生气/愤怒/沮丧……)。第二步是归因(但这是我自己的问题)。第三步是处理(我需要去我的情绪暂停角,让我的感受好起来)。第四步是安全感确认(等我感觉好起来,我会回来和你一起解决问题)。

    比如一天晚上,孩子本应该九点上床睡觉,可直到九点半孩子还在磨磨蹭蹭,作业一项都没有完成。孩子的妈妈既生气又担忧,生气孩子学习态度不端正,又担忧孩子休息不好影响第二天的上课学习。她几次三番地引导和催促孩子,可始终没有效果。

    面对这样的场景,我想我们大多数人都会逐步地将最后一丝耐心消磨殆尽,最后冲到孩子的房间,对着孩子发泄一通情绪。但这种处理方式,我们的情绪释放短暂地舒服了,但问题终究还未得到解决。

    我想,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是孩子,我其实是希望父母能够及时给予我帮助和支持,而不是不分青红皂白地对我发脾气,大骂甚至大打出手。

    当我们学习了付老师讲授的积极暂停情绪的方法之后,或许我们可以先开启情绪暂停模式。我们可以对孩子说:“妈妈/爸爸现在很生气、很难过(觉察),但这是我自己的问题(归因)。我现在要去另一个房间冷静一下(处理)。等我情绪平复之后,我会再来与你好好沟通,一起来讨论怎样才能够更好地按时完成作业,看看你有什么需要我帮助或支持的地方(安全感确认)。”然后,回到自己觉得舒服的地方,或许这个地方可以称之为“情绪暂停角”。等自己的情绪恢复平静之后,再与孩子心平气和地沟通,询问孩子:“你需要妈妈/爸爸的帮助吗?你需要我做一些什么事情帮助你呢?”或许,这么一来,才有机会找到孩子拖拉不好好完成作业的真正原因。

    尽管我还尚未孩子做作业,辅导作业这种让许多父母头疼、血压飙升的情景,或许有些看起来颇有一番“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感觉,但我认可付老师的这一观点:当孩子遇到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时,父母给予他的是信任、支持和帮助,还是批评、呵斥和指责,将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影响良好亲子关系的构建。

    其实,在与玩子的相处过程之中,许多时候,玩子也让我大为恼火,升起负面情绪,甚至有时候也会对他发脾气发泄一通情绪。但大多数时候,我能够意识到这么做一点用处都没有,所以尽量让自己的情绪自己消化,不轻易地发在玩子的身上。

    同样的道理,当他乱发脾气,莫名其妙生气时,我也不会轻而易举地揽到自己身上,我明确地告诉他:“我知道你现在有些生气,他可以自己发一会儿脾气、生一会儿气。”如果他发脾气时,顺带对我动手动脚时,我则明确地表达:“你这样的方式让我觉得有些不舒服,我要先暂时躲开一会儿。你可以先发一会儿脾气或生一会儿气,等你情绪平复一些后,我就过来。”

    我想这种积极的情绪暂停法,其实适用于我们处理各种负面情绪的场景,无论对谁,负面情绪都是无形的杀手,让沟通变得无效甚至是消极。

    最后,付老师十分贴心地提醒了两个小细节。

    在我们离开孩子去处理自己的情绪时,一定要对孩子说:“等我情绪变好了,我会回来。”这是为了让孩子明白我们不是在冷战,这也不是什么奇怪的行为,我只是不想让生气时那个糟糕我伤害到我最爱的你。

    情绪暂停角的作用是帮助平复情绪,而不是变相的“小黑屋”。我们可以在孩子情绪波动时提醒孩子做积极的情绪暂停,但不能以惩罚的形式强迫孩子去情绪暂停角反省。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在对全国近4万个家庭进行调查后,得出一项结论:那些给孩子营造了安全的情绪氛围的家庭,孩子的学习能力更突出。反之,如果家庭中有不安全的情绪氛围,那么孩子就会无心学习。

    或许,当孩子的状态不是我们所期望那样的时候,我们需要多多从自己及家人的身上找找原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08| 不要在负面情绪中处理问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cyo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