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大学生活成长励志散文
朋友圈3天可见有必要吗:谁不是既害怕孤独,又恐惧社交

朋友圈3天可见有必要吗:谁不是既害怕孤独,又恐惧社交

作者: 精读君 | 来源:发表于2018-12-30 13:46 被阅读170次

    1

    前几天,微博上有一条微博得到了很多人的共鸣。

    这一微博,更是让大家纷纷刷起了“羡慕自来熟体质的朋友”这个话题。

    如果说当自来熟的人遇上自来熟的人,两人就仿佛是前世走散的亲家;那么慢热的人遇上慢热的人的话,大概就是两台高速运行的“尴尬制造机”。

    无独有偶,“朋友圈设置三天可见有必要吗”也在短时间内迅速被刷上热搜。

    在微博的投票调查里显示,将近60%的人认为“朋友圈3天可见有必要”,他们觉得有些内容,不想让别人知道。

    都说现在是社交时代,但我们却越来越希望能远离一些人际交往。我们开始希望对别人隐瞒一些自己,即使彼此之间一直保持着联系。

    我们会羡慕自来熟的人,却又不喜欢与人太熟。

    就像知乎的一个热门提问,社交恐惧是怎样的体验?获得最高赞的回答那样:

    跟人相处很累,带来的压力感远远大于舒适感

    人多的地方就会不安,第一反应永远是躲

    过度在意别人的看法,担心自己会出错

    害怕尴尬拼命找话说,常常把天聊死,最后干脆不说话

    心里又很羡慕那些很阳光很活泼,受欢迎的人

    …………

    现在的人们,似乎处在一种既害怕孤独,又喜欢把自己包裹起来与外界隔离的矛盾中。

    2

    TED曾经有一个演讲,主题是:我们活成了在社交时代的一座孤岛?

    里面讲述了一个现象,比起面对面的聊天,现在的人们更愿意用社交软件进行沟通。

    演讲者讲到,究其原因,是因为面对面的沟通,具有时效性、且无法修改。

    而通过社交软件的交流,无论是信息、照片还是其他,都可以进行编辑、修改,让我们的形象与信息保持在自己所认为的“刚刚好”的状态。

    于是我们就习惯了线上的片段式交流,因为我们感觉这比面对面的交流来得轻松自在。

    所以,在这个声称连接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任何一个陌生人的互联网世界,却并没有让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更近一些,并没有让交往变得更真实,和更容易一些。

    那么,问题出在了哪?

    近年来受到大家喜爱的演员江疏影,舞台上总是光芒四射,但就是这样光鲜亮丽的女神,内心竟然也住着一个害怕社交、不自信的丑小鸭。

    她在节目《说出我世界》中讲出了自己恐惧社交的心路历程,并获得了演讲冠军。她说:

    我所有的畏惧和封闭,都是来源于不自信。”

    江疏影在演讲中提到,自己在拍戏的时候,会在意很多工作人员的想法:

    灯光老师的这个眼神是什么意思?导演的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是不是我表现得不符合要求?

    这样的感受被自己无限地放大,越来越不自信,更害怕和人交流,害怕让别人看到不好的自己。

    比起面对面的交流,我们更喜欢通过媒介进行交流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大概就是因为我们的不自信。

    怕自己说错话做错事,怕别人不喜欢自己;线上可以话很多,但线下就瞬间尴尬冷场;

    怕别人看出自己紧张,不敢看正视对方;高度敏感,心里有话却总要琢磨好久该不该说……

    就这样,我们慢慢地开始躲开有温度的人群,隐蔽在社交软件后。

    3

    社交上的不自信,轻则体现为与人群的格格不入,重则可能产生社交恐惧,影响正常交往。

    对社交的恐惧,让人们在人际上战战兢兢,始终没办法从中获得乐趣。

    为了摆脱社交中这种不自在、不舒服、恐惧的感觉,我们通常有两种应对方式:

    一是回避。

    能躲就躲,能不说话就保持沉默,尴尬了就不停看手机,还可能给自己找了一个“我性格内向”的理由  。

    二是强迫。

    在不得已的时候,强迫自己社交,硬逼自己 “谈笑风生",常常陷入尬聊,给自己贴上“我不擅社交”的标签。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只要避开社交,躲进自己的舒适区就好了;或者以为强迫自己融入,次数多了自然变得擅长。

    但这样的处理方式,其实会让人陷入 “社交恐惧到否定自我” 的恶性循环当中。

    如果无法自如地和别人交往,自信心备受打击,那么无论是在工作生活还是恋爱社交,都会受到影响。

    4

    曾经网络上很流行一个词,叫“精芬”,指精神上的芬兰人。

    只要在搜索框里输入“芬兰”或者“芬兰人”,总会自动关联“害羞”、“社恐”、“内敛”等词汇。论社恐的程度,这个世界上恐怕没有哪个国家能赢过芬兰。

    《芬兰人的噩梦》里就的主人公马蒂就是一个典型:

    请和我保持1.5米以上的安全距离,我的极限忍耐是1米;请不要无事找我闲聊;请不要给我打电话;

    请不要在公共场合大声和我说话,如果可能的话,请不要和我说话;如果非要在爬楼累死和与陌生人共乘一架电梯中选择,我可能选择自杀。

    不知道你有没有在马蒂的身上看到自己?

    日常生活中的纷纷扰扰,也许不仅仅只是马蒂的噩梦。

    人是群居动物,我们都害怕孤独,但我们又渴望自我空间。

    我们对于社交的恐惧并不是不愿意与他人相处,而可能是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方式。

    改变社交焦虑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自己和了解自己的过程。

    只有你慢慢地更加了解自己,明白自己所需要的,那么克服任何焦虑都会变得容易。

    所有的一切,最重要的还是遵从自己的内心。

    共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朋友圈3天可见有必要吗:谁不是既害怕孤独,又恐惧社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cyp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