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以前上学的时候,都学过《范进中举》这篇文章吧,读了《儒林外史》才知道范进的发迹史,全在于他的恩师周进,周进独具慧眼,是发掘范进的贵人、恩人。
其实,周进的科考之路也相当坎坷曲折,说起来一把辛酸史,所以他对范进才会惺惺相惜。
按以前科举制度规定: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先参加本县县令主持的童试,考中的称为童生;童生再参加本省学政主持的院试,考中的称为生员,即秀才;秀才参加本省举行的乡试,考中的称为举人;举人进京参加会试,考中的称为贡士;贡士参加皇帝主持的殿试,考中的成为进士。
周进也是大器晚成,《儒林外史》中写到:周蒙师暮年登上第。
周进,六十多岁了,“只是取个头名 ”,只是童生考了第一名,还不曾考上个秀才,漫长的科举考试进程只走出了第一步。
周进最初当个蒙师,给刚开始读书的小孩开蒙授课。看书中对他的描写,破衣烂衫,一片寒酸:“袖子同后边坐处都破了”,人也是“黑瘦面皮,花白胡子”,一幅落魄景象。
关键是他当蒙师都混不下去了,众人嫌他呆头呆脑的,将他辞了。周进在家生活都难以为继,“日食艰难”。
天无绝人之路,周进姐夫金有馀,跟几个做生意的人要去省城进货,让周进去记账。
来到省城住下后,周进想去贡院看看。金有馀拿了一点小钱给门卫后,他们进到了贡院,直到第三道们—龙门。周进眼里泛酸,长叹一声,一头撞在号板上,昏死过去。
众人以为他中了邪,抢救过来,却见他满地打滚,哭了又哭。后来还是他姐夫金有馀出面解释:我这舅子本来就不是生意人,苦读几十年的书,秀才都没有做过,今天看到贡院,触景生情,才会这么伤心。金有馀进一步解释:他是有才学的,只是时运不济。
几个生意人也不缺钱,商量后决定大家出钱,用“众筹”的方式给周进捐一个“监生”,这样,有了监生的身份,即使没有秀才身份也可以参加乡试。
周进不负众望,果然中了举人,一路高歌猛进,顺风顺水,到京会试,中了贡士,直到中了进士,还“殿在三甲"。
以前都是学而优则仕,自然周进做了官,三年后升了御史,钦点广东学道。
风水轮流转,现在轮到周进当考官了。周进因是过来人,知道这里面的苦楚,心里想着自己一定要仔细阅卷子,不能屈了真才。
最后一个童生进来,花白胡子,衣衫褴褛,周进心想:“历史重演?这不是几年前的我吗?”这个人就是范进,一问才知道他从二十岁考到五十四岁,已经考了二十多次,典型的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周进看了一遍范进的卷子,心里不满意,又仔细看了第二遍,觉得有些意思。直到看了第三遍以后才发觉是字字珠玑的好文,感慨以前的考官糊涂,浪费了英才 。
于是周进给他点了第一名,范进终于时来运转,中了秀才的头名。
后来范进瞒着丈人胡屠户到城里参加乡试,没想到竟然考过了,中了举人,这才有了《范进中举》这篇精彩绝伦的故事。
所以,范进最应该感谢的人就是他的恩师周进,当然,周进正是因为他自身的经历,才会发掘出范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