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2780914/c59642ac814d5220.jpg)
毛爷爷关于祖国的花朵,曾经说:“这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终究还是你们的!”
我拓展下,孩子的教育,是父母的事,也是孩子的事,但终究还是孩子的事。
说这些,是近两年看到了身边太多的父母,对孩子倾注了太多的“关爱”: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改穿什么,不该穿什么;改学什么,不该学什么;该懂什么,不该懂什么;小到生活起居,大到人生理想,全都是关注。对孩子关注,其实无可厚非,但用力过猛,就有些问题了,尤其是孩子稍大一点,五六岁之后,自我意识逐渐觉醒,很多父母的行为,实际上已经是一种孩子成长的“干涉”,也就是说,并没有去考虑孩子本身的诉求和情况,这样,就难免出问题了。
前期一个网上热议的话题,陪孩子写作业,家长得心梗。很多人当成一个段子来看待,但其实真正养育过孩子的父母,大都有类似经历。
今晚饭桌上一位同事就在诉苦,每次辅导孩子功课,真的撑不过几分钟,就会失控,轻则发火,动则打骂,打完了心疼,或买玩具弥补,或纵容行径,之后,到下一次的陪写作业,再分分钟爆发,一次次循环。同事平时修身养性,对传统的道家,儒家颇有研究,佛学经书也是经常诵读,太极修为也得大师真传,但这一切的修为,在亲生儿子的书桌前,撑不过几分钟,全都随着情绪的时空烟消云散。
其实,一切回归到父母的身份,这个问题没有那么复杂。源于对子女的爱,也失之于对子女的爱,其本质,时作为父母没有清晰自我意愿和孩子个体意愿的区别。
孩子,或者说每一个生命个都是独一无二的。所谓的独一无二,就是大家有所区别。生命的理想状态,就是长成自己喜欢的样子,而这个自己喜欢的样子,是纯粹主观的意愿的呈现,跟外在的期望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简单说,就是我是什么样子,和你期望我是什么样子,没半毛钱关系。
落实到亲子关系中,就是说,即使你是孩子的父母,也不能把自我的期望强加给孩子,你可以提出你的期望,接不接受,参不参考,那是孩子的事情,我们无法改变他人,除非他自己主动原因改变。而且,在两者关系中,有一个很公平的原则,谁痛苦谁改变!作业不会做,或者学习理解的慢,孩子不见得痛苦,痛苦的是家长,这个时候,需要改变的是家长,不是孩子!所以,这个时候如果你用各种的手段去尝试让孩子改变,其行为本身就是有问题的,其结果也可想而知,心梗?呵呵,不足为奇。
所以,在孩子的教育上,奉劝一下各位家长,尽心即可,别玩命,在南辕北辙的现状下,用力越大,背离真正的目标越远。孩子的事,家长只能是配角,赶紧把C位还给孩子,越快越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