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早上,刷朋友圈是必修课。
浏览中刷到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如何毁掉一段关系?讲道理,不停地讲道理。直觉告诉我,这是一个心理学话题的文章。字里行间通过叙述长辈与孩子、男女朋友、夫妻、父与女之间发生的四个案例阐述了有些事情不是通过反复的“讲道理”就能解决的,需要用到心理学上的一个理论:“共情”。
![](https://img.haomeiwen.com/i6286857/169e0dfc0e1353fe.jpeg)
“共情”,也称为同感、同理心、投情等,这个理论是由人本主义心理大师罗杰斯提出的概念。用通俗的话语来表述,就是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来考虑体察对方的情绪与心境,以唤起心灵的共鸣。说起来这个理论文邹邹的,其实现实生活中好多人已经把这个理论巧妙的运用于家庭、工作及社交的各种场合中,最后达到“聊的来”的最佳效果。换句话说,正确的使用“共情”,也是一个人高智商高情商的体现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6286857/e2c476c6ad369503.jpeg)
《红楼》中,我相信黛玉和宝玉之间是产生了深深 “共情”的。为什么呢?个人觉得宝玉是一个受大学、中庸等中华传统文化之熏陶又不谙仕途、不求功名,只愿呆在大观园的“脂粉堆”里与姐妹们饮酒作诗,安享生活的一个大男孩。恰巧黛玉也是一个饱读诗书、腹有点墨的文艺女青年。最难得的是,她虽为“探花之女”,但不喜功名利禄,活的单纯透明。最重要的是,黛玉从来不督促宝玉读“正经书”、走仕途路。得知贾政要突击检查宝玉读书习字的作业完成情况之后,黛玉主动为宝玉抄写文章作业,加塞在宝玉的其他作业里面鱼目混珠,以免宝玉受到责罚。黛玉的这个举动其实早就走在“共情”的前面了。正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黛玉早知道宝玉不会如期完成作业,根本就不用交流和沟通,就开始“晓你所思,想你所想,帮你所做”。如此,黛玉真是个高智商高情商的女子啊!
![](https://img.haomeiwen.com/i6286857/777c31e555cb2962.jpeg)
我家的秤砣儿同学是个阳光又敏感的娃儿。为什么给她取小名叫“秤砣儿”呢?一是老人们说取一个赖名儿好养活,二是源于她体重的“份量”。每次听到她赤脚在地板上蹦蹦跳跳的跑来跑去时,那声音真的与一个秤砣儿砸在地板上的声音无异。娃儿平时最怕别人说夸她“有份量”。疫情之后,昨天是她的舞蹈兴趣班第一天开课。拿出来小半年没穿过的舞蹈服,身上嘞的崩崩紧。我没心没肺的随口说了一句:“衣服太瘦了!” 没想到娃儿听了以后立马就翻脸了:“谁说我胖了?这明明是去年的舞蹈服。难道我就只长胖没长高?”我这个低情商的妈妈瞬间被她打败了。看来“共情”用到与娃儿的相处上也是至关重要啊!
![](https://img.haomeiwen.com/i6286857/a85eba6f67a2ae0b.jpeg)
如今社会为什么如此推崇“三高”人群呢?这里说的“三高”当然不是指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而是“智商高,情商高,人缘高”。相信拥有“三高”的人群,必然会把“共情”运用的炉火纯青。
前两天与女朋友们的聚会中,我们聊到这样的一个话题:你是否会定期或者偶尔翻看亲密伴侣的手机?7人之中有3人直言会定期翻看,2人回复会偶尔翻看,2人坦言不会翻看对方手机。
其实无论是“定期翻看”或者是“偶尔翻看”,这个行为本身都没有错。夫妻两个人是亲密关系中最为亲密的行为主体,两个人应该是可以相互坦诚沟通的,应该是没有“不能聊”的话题。所以无论是你的手机还是我的手机,不过是通讯工具而已。如果不能随意翻看你的通讯工具,那就应该有一个合理的解释。定期或偶尔翻看他的手机,大约是女方心理上缺乏一种安全感、归属感所致,这个行为可以理解。这就需要男方使用“共情”的方法,给到女方足够的安全感和依靠感,开诚布公、坦诚相待。
再来看看“不会翻看”他的手机的观点,这个说法当然更是没毛病。这样的夫妻大约是亲密关系相处得非常融洽,彼此之间基本不存在秘密或者隐私;甚至是“你头上已经有了几根白头发,我都了如指掌”的那种,两人心心相印,彼此相惜,已经是“共情”的非常有默契,甚至完美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6286857/d0ee37b8cb3f9ece.jpeg)
不管是哪一种亲密伴侣关系,只要双方都奔着求同存异的方向去努力,寻找“共情”,使用“共情”,应该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话说,如果我们所有人都能恰当的把“共情”运用到生活、工作及社交的任何场合,那么这个世界应该基本上就能了和谐大同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