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感性与理性」——咖啡冲煮的哲学|手冲咖啡

「感性与理性」——咖啡冲煮的哲学|手冲咖啡

作者: 猫歪先生 | 来源:发表于2021-12-03 22:17 被阅读0次

(事先声明:这里的“咖啡冲煮”特指“手冲咖啡”。即Filter Coffee,手冲式过滤咖啡。也可以理解为以Hario V60为代表的这类的滤杯,加上滤纸,手工制作的咖啡。)

(Photo via Ins.)

♠️

如果有人丢给你一个问题——

「如何提高手冲技能?」

你要怎么回答?

你可能会说,“多冲呗!多冲就能提高技能。” 我认为这种做法几乎很难成功。因为假设你既不知道原理,又没有大致的方向和目标,就算你冲个1000次,也不会有任何提高。

看“大神”的冲煮视频(或方案)同理。

其实,要好好回答这个问题,并不容易。因为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咖啡冲煮的问题,可能还是一个哲学问题。

我今天就试着聊聊这个棘手的问题。

「如何提高手冲技能?」,关键字是“提高”。所以我并不是说你不能冲煮一杯好喝的咖啡。而是你有做出更好喝咖啡的“欲望”——这是我们话题建立的基础前提。

(看完本文,你会知道:为什么去上一次或几次手冲咖啡课程,是完全提高不了手冲技能的;或是,为什么你考了个金杯咖啡师证书,却依然感觉能力没有提升的原因。)

♣️

感性

这可能是一个哲学问题——关于“理性与感性”。

何为「感性」?

感性,简单来说,就是你所能认知的咖啡好喝程度。

不妨试想一下,假设你从来没有喝过“最好喝”的咖啡,自然你是冲不出这样的咖啡的。

那你会说,“我怎么知道什么是最好喝的咖啡?” 我的回答是:多喝。

怎样做到“多喝”?

我的建议:

一、多喝不同品种、不同国家,不同产地、不同处理法的豆子。

二、多尝试高手冲煮的咖啡。(同一支豆子,不同手法对比最好)

三、不要局限于手冲,多喝不同器具的出品。

四、持续关注咖啡豆。

如果把咖啡冲煮当成“航海旅行”的话,那么“多喝”就是“航海图”。航海图是地理的记忆,多喝就是舌头的记忆。没错,我们的感觉是需要记忆的。记忆库越丰富,我们感知就越强,也就越“会喝”。

只有当我们达到了“会喝”的程度,手冲技能的提高才有了基础。

有了这个基础,理论上,你的手冲技能提升之旅就走完了一半。

我们的问题也回答了一半。

♥️

理性

何谓「理性」?

理性即原理。底层的规律。

这些规律有:

◆研磨颗粒对萃取的影响

◆水温对萃取的影响

◆水流对萃取的影响

◆速度对萃取的影响

◆穿透力的水流与非穿透力的不同效果

◆冲煮前的咖啡粉床,需不需要整?不整、挖洞、轻摇、压实粉床有何区别?

◆滤纸预先冲洗与不洗的区别

◆什么情况下,咖啡是偏酸的

◆什么情况下,咖啡是偏苦的

◆均匀萃取与不均匀萃取的区别

◆咖啡焖蒸(预浸)的原理是如何

◆咖啡焖蒸(预浸)必要吗?不焖,15秒、30秒、45秒、1分钟有何区别

◆如何确定粉水比(或粉液比)

◆有多少种方法可以增加浓度,以及区别

◆绕圈是必要的吗?绕内圈与饶外圈对风味的影响

◆如何控制冲煮总时长?有几个因素可以控制?

◆截流是什么?为什么要截流?(截流与不截流的区别)

◆Bypass(稀释)的原理

◆中途Bypass与末尾Bypass的区别

◆细粉(极细粉)对冲煮及风味的影响

◆细粉的实际操作(筛粉或细粉后放法等)

◆咖啡冲煮的段数,对风味的影响

◆“一刀流”法,怎么冲?

◆推粉法,什么原理?如何应用

◆粉墙可以冲吗?为什么?

◆大分量的咖啡怎么冲?

◆滤杯的选择。不同的滤杯区别在哪?

◆滤纸的选择。不同的滤纸有何区别?

◆点滴法的原理

……

……

继续用前面“航海旅行”的比喻。我们假设这是一次“远行”呢。那么“原理”就是“航海术”了,如何扬帆、如何掌舵、如何定位……等等。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若只回答“我会喝”,能否提高手冲技能?恐怕也是不行的。就好比,你的航海旅程里,你有地图,你也有船、有各种装备、有配给、也有人员。唯一问题是所有人都不会开船。你觉得你能到达目的地吗?

那么问题来了,“原理”要如何获得呢?

答案很简单——实践。亲自去做“实验”,找到“规律”,最后做“总结”。(同样,这完全符合科学家们寻找世界规律(定理)的方法论。)

现在网络上,已经有很多人帮你总结好了。你只要拿去用即可。我要说的是,这些都还不是重点。因为如今的时代,任何知识点(包括底层逻辑)、疑点、难点在网络上几乎不存在找不到的情况。

重点是——你要如何利用这些“原理”或“底层规律”,形成自己的一套体系(或方法论),并运用于实际(也就是提升技能上)。

最起码,在冲煮咖啡时,你知道自己的每一步都是在干嘛。

所以,只有当你“会喝”了,又有了“原理”的加持,这时你才真正“上路”了。

♦️

感性与理性

曾几何时,当你正值韶华,你或许曾对自身感到困惑不解。“为何我有时候十分的感性,有时候又理性的可怕?”“一个人可以同时具有感性和理性吗?”

后来,你知道这才是现实——不光是人,一切事物都同时具备感性和理性两个方面。两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回溯历史,一个时代的兴盛繁荣,“美”与“科技”一定是并行同步的。譬如文艺复兴时代,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科学技术同时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本身就是美的,这取决于你看待它的眼光。一棵树,一座山,一朵花,一片草都是美的。

一切美的事物都有它背后的机理。当你拿起一片树叶,用仪器观察它,将它的细胞不断地放大,最后发现其结构与宇宙空间结构基本吻合。

感性与理性是一体的两个面向。它们都是美的。它们指向同一个源头。这个源头就是《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中所说的“良质”。也就是“道”。

🃏

总结

回到咖啡冲煮。回到我们的问题:「如何提高手冲技能?」

说了这么多,只是为了说明,要想提高手冲技能。那么就必定要从“理性”与“感性”两方面入手。因为这就是事物的规律,底层的逻辑。抛开其中任何一方面,都会有失偏颇,事情便无法进行下去,目的便无法达成。这也是我们钻研任何技能应有的态度。

归根结底,咖啡属于农作物。这就意味着存在诸多变数。撇开容易种植的农作物不谈,咖啡这类不容易种植的农作物,每一年品质都不一样。就像我们熟知的“瑰夏”——精品咖啡界的明星——其实每一年的味道都不一样。

所以,咖啡的味道也是一直在变化的。这个过程可能是自然的,也可能是人为的。这就需要你持续地去了解、关注你的咖啡豆。而且,你还应该了解你的咖啡豆烘焙。(如果你同时是咖啡师和烘焙师当然最好)

我曾发过一条朋友圈。我认为摄影、摩托车修理、做咖啡,本质上是一样的。它们都既可以是技术,也可以是艺术。这取决于你体验它们的“角度”、“强度”和“深度”。

当你走的足够远,你会发现看上去似乎是两条路,最后会发现是一条路。它通向的是同一个地方。

好了,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

细心的朋友可能发现了,本文标题“咖啡冲煮的哲学”是向咖啡界大神Scott Rao致敬。

我有个想法,把“咖啡与哲学”写成一个系列。

如果你喜欢本文,欢迎留言告诉我你的想法和看法。也希望你点赞并转发。说不定下一期就来了。

相关文章

  • 「感性与理性」——咖啡冲煮的哲学|手冲咖啡

    (事先声明:这里的“咖啡冲煮”特指“手冲咖啡”。即Filter Coffee,手冲式过滤咖啡。也可以理解为以Har...

  • 手冲咖啡5大姿势,总有1个姿势适合你!

    咖啡的冲煮方式有很多种,而关于手冲咖啡就有N种方法进行冲泡。你的手冲咖啡好喝吗?你适合用什么姿势冲手冲呢?今天小编...

  • 重庆百瑞斯特咖啡培训学院解析世界手冲咖啡冠军解析“四六冲煮法”

    日本冲煮冠军,就开始讨论起他所定义的手冲咖啡,也就是“四六冲煮法”。当然我并不是个崇尚粗磨分段冲的咖啡师,之前自然...

  • 一杯咖啡 一次旅行

    今天托营业处小伙伴的福,上了一堂手冲咖啡体验课。一开始我还挺纳闷为啥叫手冲咖啡,不是煮咖啡、泡咖啡,看着小伙伴们操...

  • 共享活动之“手冲——有仪式感地喝咖啡”

    第一次喝手冲咖啡,惊艳。回家就把煮咖啡机请出了门,从此,居家的咖啡手冲为主,法压壶萃取为辅了,简单,富有仪式感,外...

  • 记录冲煮数据

    早上冲了2杯手冲咖啡,分别是卢旺达和黄金曼特宁,卢旺达冲煮失败了,但是黄金曼特宁冲煮的非常好喝。 首先卢旺达冲煮数...

  • 12月的第一天

    今天去上了手冲咖啡的体验课,喝了一大堆的咖啡,自己冲的和别人冲的,也学到了一些咖啡的知识。 你发现手冲咖啡那么复杂...

  • 手冲是一场仪式

    手冲咖啡相信大家都见过,这种方式是最适合做单品咖啡的; 有人说手冲咖啡是懒人咖啡,但我却觉得手冲是对咖啡的一场温柔...

  • 手冲咖啡

    相较于奶咖,我更喜欢动手冲点单品咖啡来喝,目前偏爱酸度高的咖啡豆。自己动手,可以参与整个过程,磨豆子时研磨出的香气...

  • 手冲咖啡☕️

    出差回来,接娃放学,吃完晚饭,屁颠屁颠儿的去上我人生的第一节咖啡课,手冲咖啡️ 晚上是有个赵老师上的课,帅~而且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感性与理性」——咖啡冲煮的哲学|手冲咖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dimx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