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和Z小姐吃饭聊天,说到90后跟前人的区别,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在翻手机看新闻的时候,前人翻新闻的状态是“真新闻真新闻真新闻真新闻…嗯…这个可能是假的”,90后抓着手机翻新闻的状态是“假新闻假新闻假新闻假新闻…嗯…这个可能是真的”。
现在做无论什么产品,都会预设用户群,除非功能性特异性非常强的产品,都希望用户群是面向90后的,很直观,用户基数大,消费能力强,易于被教育,正是或早就成为了产品用户增长的下一个爆点。
除了所有人都几乎差不多的人性的东西,有什么是90后之于前人所特立独行的?
在我看来是一种隐性的反社会人格,一种不明显却具有破坏性的犀利人格。
维基百科对于反社会人格的注解是“反社会人格患者在初识时,往往予人聪明、人缘佳的印象,但实际上他们会残酷无情的利用他们身边的人,以达到他们的目的。他们的社会化不足,因此缺乏对人、社会、团体的认同与忠诚,在现代多数会窥视陌生人的社群网站”。
90后形成这样的人格特征因为这个群体的孤独。这个群体是孤独的,这个群体里的小群体是孤独的,这个群体里的个体也是孤独的。90后出生就是孤独,孤独的童年孤独的成长,好像什么事情落到最后都只是自己,错误要自己扛好处也是自己占。90后生长的环境促使他们孤独,科技的发展给他们更大的便利一个人呆着,互联网医治无聊效果拔群,不必须跟现实的人交谈也能还不错的活下去。
90后形成这样的人格特征还因为这个群体的生长阶段。这个生长阶段,他们离不开家长的供养,又不愿履行家长所有的条款,他们绞尽脑汁想要获得最大的利益付出最少的代价,生长的过程中无时不刻不在与家长斗智斗勇。他们嬉戏逗闹却充满的破坏性。前人眼里,孩子永远是简单的,他们根本想象不到孩子的诡计多端,哪怕他们自己也曾当过小孩。
于是具这样反社会人格的一群人会喜爱什么样的产品?
孤独的小群体,沉默中爆发的大群体,狡黠的个体。对应的产品是亚文化社区,新表达形式交互和可定价社交。亚文化社区可以打通整个产业链,依托新表达形式交互而起的产品可以侵蚀旧时代巨头,可定价社交本身就是现金流。
最后!要控诉!任何贴标签加title的行为都是不负责任的!尤其是拿出生年岁说事儿!我们90后最讨厌这种事儿啦!嗯对,这就是矛盾的90后。我也是90后。我们讨厌被代表,可是就在不断重复讨厌被代表的过程当中,我们的共性被很轻易的代表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