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娱乐大事件简书电影
《狗十三》“太真实”?对不起,我无法感同身受

《狗十三》“太真实”?对不起,我无法感同身受

作者: 东风翼 | 来源:发表于2019-06-12 18:05 被阅读11次

    去年年底,青春题材电影《狗十三》登陆各大院线后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他们对电影赞誉有加,纷纷表示青春片就应该是这样的。
    该影片的豆瓣评分也有8.2分,这对于一向追捧外语片,苛求国产片的豆瓣来说,着实是一个相当出色的成绩。


    带着对这部高口碑电影的好奇,我打开了视频网站。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13岁的少女李玩,在父母离异后,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故事从父亲强行为她报英语兴趣小组开始,围绕着一只叫“爱因斯坦”的宠物狗丢失展开剧情。影片从片名到内容,无不体现了导演及编剧对中国式教育的嘲讽。
    整部影片看完,我只感到压抑和情绪上的不适。这让我不得不思考,这部电影为什么能引起无数人的共鸣?难道这些人的青春都是在苦闷、悲伤中度过的?难道他们的青春与快乐、幸福不沾边?
    看了豆瓣上的评论,大部分都是称赞这部影片“太真实”、“太似曾相识”。


    但是我要唱唱反调:对不起,我无法感同身受。

    01 李玩有着优越的家庭条件

    从电影中李玩和李玩父亲使用的手机来看,影片的背景应该是在2000年以后的“功能手机时代”。
    在那个时代,有多少人能像李玩那样用自己的手机向父亲报喜?我们更多的是用IC卡去路边的电话亭给父母打电话。
    再说那只宠物狗,是一只英国可卡犬,网上资料显示,可卡犬的最低价也要1500元以上。李玩的后妈先后买了两条可卡犬,放在那个时代,有多少家庭能有这种经济实力?
    再比如喝牛奶,先不说李玩有“乳糖不耐受”,奶奶却坚持让她喝。就拿每天都能喝一杯牛奶这事来说,现在很多家庭也达不到这个标准,更别提十多年前了。
    还有,替李玩报了英语兴趣小组后,感到愧疚的父亲就要塞给李玩一大把钞票,目测至少有5张“毛爷爷”。在当年,普通人的月工资恐怕也就和这差不多吧。
    网上有个段子,说是当年看《家有儿女》不觉得刘星家有多富,现在看来刘星家是相当富裕:那还是04年,刘星一家住在北京高档小区四室两厅两卫的房子里,两个星期伙食费就有2000元。网友惊呼:十五年过去,还是没达到刘星一家的生活水平。
    不说刘星一家,就说现在能达到李玩一家生活水平的家庭有多少?
    那个年代,有多少人能和李玩一样能够享受如此丰富的物质生活?
    既然物质生活都不一样,何谈感同身受?


    02 李玩得到家人足够的关爱

    网友说李玩没有得到家人的关心和理解,我不敢苟同。大部分中国父母根本没有与孩子进行心灵沟通的意识,他们认为只要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就是对孩子最大的关心,而李玩的家人也正是这么做的。
    在我看来,李玩的家人已经尽可能地去关心、爱护李玩了。
    父亲为自己强迫李玩报英语兴趣小组而感到愧疚,给她买了一条可卡犬做宠物。这要是在一般家庭,父亲看到孩子不领情(给李玩钱),还甩头而去,不发火还算好的,还能想着事后给孩子买礼物“赔罪”?
    看到李玩用吃饭的碗给“爱因斯坦”喂食,甚至自己也吃起“狗食”来,爷爷奶奶却并没说一句话,而是由着她的性子。在一般家庭,这一不卫生的举动必定要遭到长辈的批评。
    “爱因斯坦”丢了后,全家人把丢狗这事当做一件大事来对待。他们完全可以不去理这件事,因为他们是大人,是长辈,还有很多重要的事情需要处理,根本不用去管李玩的感受。但他们没有这样做,而是聚在一起商量对策。
    后妈看到李玩因丢失“爱因斯坦”而伤心,于是又买了一条同样的可卡犬冒充“爱因斯坦”,来哄李玩开心。这样的后妈简直颠覆了很多人的想象,在人们的印象中,后妈对于非亲生孩子来说就是“阴险、狠毒”的代名词。
    再想想我们,全家会为了一条宠物狗就如此劳师动众吗?不会!
    而且很多人都不一定有机会把名贵的可卡犬作为宠物,更多的只是土狗“大黄”与我们相伴。
    再说,在李玩那个年纪,我们会那么在意一个宠物狗吗?生活中的其他事,比如学习考试、家务劳动、与小伙伴们玩耍等等,早就转移了我们的注意力。
    李玩是缺母爱的,但爷爷奶奶、父亲和后妈给了她足够的关爱。这种父母离异但还算温情的家庭能引起我们的感同身受吗?


    03 李玩的“不听话”与“听话”

    就拿学英语这事来说,父亲的话肯定是为李玩好。
    李玩现在还在上初中,等她考大学的时候,就会知道偏科的严重性。即使她因为物理优秀而以特长生升入大学,如果英语不好,很多相关的学科资料就不一定看得懂。自然科学的重要研究都是要用到英文的,英语不好怎么进一步深造?
    李玩一开始并不听话,不愿报英语兴趣小组,甚至不惜与父亲翻脸。但等她“听话”,用心学习英语后,她的英语考了全校第一。这说明李玩有学好英语的潜力,如果没有父亲逼一把,她永远是一个英语差生。从她打电话像父亲报喜时脸上洋溢的笑容可以看出,她是真心为自己的英语考了一个好成绩而开心。
    而且,她还在物理竞赛中得了全省一等奖,获得了报送高中的资格。
    看吧,报了英语兴趣小组后,李玩不仅提升了英语成绩,还没有影响物理成绩,岂不是一举两得?李玩如果当初不听话,一意孤行,能有现在的成绩吗?
    不说她以后能不能成为物理方面的专家,至少以目前的发展趋势,一所重点大学应该是板上钉钉的。
    在每个人的成长道路上,父母是最好的老师,他们丰富的人生经验可以避免我们少走弯路。然而,很多人却觉得父母的话违背了自己的意愿,也就不愿意听。可是,等到我们踏入社会栽了很多跟头之后,我们才会后悔当初没有听父母的话。


    04 李玩的“不懂事”与“懂事”

    先说“不懂事”。
    1.“爱因斯坦”丢失后,李玩满世界找。爷爷怕她着凉,劝她回家,她不仅不听,还把爷爷推倒在地。这简直是大逆不道啊!
    2.家人重新买了同样一条宠物狗,李玩根本不领情,与家人故意作对。不仅不吃饭,还把奶奶端来的饭在新“爱因斯坦”面前摔碎。爷爷奶奶都是至亲长辈啊?就这样给他们脸色看?
    3.李玩深夜未归,不仅让爷爷奶奶担心,还让多年不出门的奶奶踏出了家门,在大半夜去寻找孙女。奶奶一把年纪了,何苦要这么“讨好”孙女,不就是因为一个“爱”字吗?
    4.作为一个未成年,而且还是女孩,竟然学着借酒消愁,真有那么大的愁闷吗?不仅如此,还挑衅似的在父亲面前喝酒。看到她这个样子,是个父亲都会生气。结合她对爷爷奶奶的不孝顺行为,父亲扇她一个耳光不是很正常的反应吗?李玩要是男孩,说不定早就棍棒伺候了。
    5.即使心中苦闷,找谁谈心不好,非得找堂姐的男友?难道是为了报复堂姐在新“爱因斯坦”这事上“背叛”了她?
    再说“懂事”。
    1.父亲强迫李玩报了英语兴趣小组后,李玩并没有在抵触学习英语,而且还考了全校第一。
    2.虽说不一定情愿,但李玩还是向爷爷奶奶道歉了,爷爷奶奶当然不会和她计较,孙女对祖父母不敬的事就这样过去了。
    3.面对堂姐男友的示爱,李玩还是很清醒的,没有在情绪不稳定的情况下做出冲动的决定。
    4.看到丢失的“爱因斯坦”后,李玩表现得很淡定。她懂得了顺其自然,懂得了有些事不是她能决定的。
    李玩从“不懂事”到“懂事”,也就意味着她渐渐长大了。
    每个人都要长大的,这是一种不可违逆的过程。

    总结:电影讲述的是一个缺少母爱的少女在青春叛逆期与家人的的矛盾,这种矛盾反映了中国家庭中上一辈与下一辈之间缺乏情感沟通与理解的现实。
    但现实归现实,感受归感受。没有谁的成长经历是相同的,这个经历不止有李玩这样不受家人理解的苦闷,也有与兄弟姐妹共同成长的快乐,还有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的骄傲,更有父母陪伴下的幸福。
    电影挑了“青春期镇痛”这一个点作为主题,并围绕这个主题大做文章,成功地达到了让观众感同身受并赚取眼泪的目的。但已经成熟起来的我们不要被商业电影“牵着鼻子”,我们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
    大部分人的成长路上,从来都是痛并快乐着,而这正是我们的青春值得怀念的地方。
    (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狗十三》“太真实”?对不起,我无法感同身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dkrf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