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里的现实与人生
《狗十三》这部电影拍得太真实了,真实到我能从里面看到我当初的影子。太多的思绪涌上心头,却难以用言语尽叙,它是一部电影,却又远远胜于一部电影。现实派的影风,少女成长中的伤与痛,一次次地向现实妥协,向大人世界屈服。我想这里面有我们每一个人,但是我想,我们最终都会以更好的姿态,迎风生长。
成长是一场无以言说的痛大人有大人的人情世故,而我们,有自己的人生态度。在自己的小小世界里,愿意与一条狗倾诚相待,彼此取暖,我们可以动情欢笑,可以任性胡闹,可以较真执着,可以棱角锋芒,可以用自己的眼光打量这个世界,更可以对大人世界里的处世规则发出声音(但仅是声音而已)。其实有些道理,大人都懂,只是岁月打磨太久,早已失去棱角,不再追问。只是我们这个自己塑造的小小世界,现实容它不得,终究会和大人的世界产生矛盾,并且在一次次地苍白无力的抵抗后,被重新塑造。
影片中以李玩的狗“爱因斯坦”的丢失为节点,狗丢失以前,李玩可以在自己的世界里按照自己的节奏,性情去成长,一点点去感知情感朦胧,接触新的事物,在狗丢失后,她慢慢地向大人世界里的处世规则,行事态度妥协。当然从抵抗到妥协有一个过渡的时期,那便是在狗走丢时,她任性地要找回“爱因斯坦”,大哭大吵大闹,弄得全家上下不安宁,年过半百爷爷受伤,多年不出门的奶奶走失,随之而来的爸爸的一顿打骂,李玩对大人世界的抗争戛然而止,她知道自己的抗争太过无力和苍白,终归是要妥协。渐渐地,她试着去习惯和接受,压抑自己的情绪,试着面对失去爱狗的事实,试着接受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试着去喝自己一喝就吐的牛奶,试着去向大人敬酒,试着去吃第一块狗肉,试着去成为大人眼中所谓的“听话、乖巧”的孩子,可是她并不开心,她开始用“这样的事以后还多着呢”的借口安慰自己。她就这样痛并成长着。
成长是一场无以言说的痛 成长是一场无以言说的痛在大人眼中,“爱因斯坦”就是一条宠物狗,是畜生,可有可无,再买一条也是一样的。他们永远也不懂,那些被我们付出感情倾心相待的事物和生命,就是不一样的。就像对李玩来说,全世界只有一条“爱因斯坦”,无法替代。对渴望爱,渴望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的李玩来说,“爱因斯坦”是她的情感寄托。她说了,她不是只要一条狗,那不然又何必去闹呢,她不是无理取闹,尽全力去找也找不到那就接受。只是她要的是“爱因斯坦”,要的是情感共鸣。只是那群大人对待错误的态度实在是令人失望,以为小孩就跟狗似的,哄哄就好。
不得不说,李玩的父亲确实不是一位好父亲。是他,让孩子去接触大人世界里的人情场。打完孩子还说“我打你是因为爱你”,这大概是中国父母对孩子发完脾气后用得最多的说辞了吧。试问,这样的表达爱的方式,孩子真的想要吗?答应孩子的事情,总是一拖再拖,无法兑现,让孩子失望,许下一个承诺就好下吃饭一样日常,什么工作忙,口里还吟诵着苏东坡的诗,一副装模作样,世故老练的嘴脸真令人恶心。是的,大人总是这样。
感触很深,大概是我在成长的过程中也有这些相似的经历和心境吧。我时时不想长大,也极不情愿去接触或是懂得大人的人情世故,但是时间推着我们向前。在这里,我并不是想去批判什么,只是每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总要经历这些小伤痛,小纠结,面对一些失去和无奈,你是,我也是,无法避免,这是青春,是人生,也是现实。但是我想说的是,这些伤痛的成长的洗礼,不是让你最终成为一个麻木,冷漠,只会逢迎讨好,不明是非,庸庸碌碌的大人,而是将这些一路走来所经受的变成强大的外壳,面对大人世界里的那些我们看不惯的是是非非的侵袭时,我们的姿态更加有力,眼神也更加坚定。愿我们一直心有所向,心有所爱,有珍重的人,有乐于一生追求的事物,一直向阳生长,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成长是一场无以言说的痛,痛过之后,我们可以选择让自己活得更好。
成长是一场无以言说的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