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读徐则臣的作品,就碰到了如此深刻有趣的故事。
这个发生在扎下的,跨越了15年的故事始于秦山原的一泡尿,终于他的另一泡尿。
15年前,为了响应文化下乡号召,身强力壮的秦山原来到了扎下。4年放映员身份不仅让他收获到全村老少的尊重,更让他有了意外的收获。也正是这份过去的特殊经历,让已是51岁的秦山原临时、决然地返回了扎下。
书中这样写“秦山原愤恨地转过脸,转回来的时候突然眼睛一亮,又转回去,他看见了草垛旁立着的界碑,上面刻着两个毛笔字:扎下。那两个字他认识,尤其是字里的飞白。”
为何他对“扎下”二字的反应如此敏感?作者在开篇这样引入:已是文人的秦山原不屑于和一群乡野之人车左车右地解决一泡尿,为了保持体面,他特意跑去远处村边的草垛旁尿,这才为我们揭开了关于15年前他那段日子里见不得光的秘密,
扎下村民共3辈:老一辈、同辈、孙辈。共分为两类:男人、女人。我以为作者这样设计是有深意的。三代人分别指代:老一辈人是思想单纯、并不善于揣测人意的人;同辈人则是以孙伯让为代表的发现真相,但选择隐埋事实的人;孙辈则是以臭蛋为代表的好奇、有思想,同时敢于说真话的人。
同时,这个故事将角色整体分为男人和女人,除了起到横向将情节区分地更加清晰外,还纵向将人物特质进行对比。比如女性人物里第一时间跑来看秦山原,确认并和他对话,但最后却默默离场的两个“原来也好看过的”中年妇女,她们是扎下曾与老秦有染的女性代表。虽然也是受害者身份,但仍然选择沉默;还有在欢迎老秦回归聚餐时出现的泼辣的妇女主任,这个人物只有“白皙丰满”的描述,但对于酒后的老秦来说说,他的大脑里却只有臆想“当年有这么好的女人吗”,可见十几年过后,虽为小有成就的作家了,他思想深处对女性的看法还是依然没有改变;最后,是孙伯让的前任妻子林秀秀。这女人是扎下与老秦有染的所有女性里唯一一个将“虚幻的爱情”过成了“现实模样”的人。
秦山原以为他曾在扎下做过的事情不可能被任何人知道,所以他敢于重返扎下。因为他笃定善良的村民当年就奉他为“老师”,如今自己真的成了更多人眼中的“师者”,大家理应更加崇拜他的人生。所以秦山原的“两张面具”用得可谓出神入化了。
但,千算万算,他没算到得知真相的孙伯让苦苦盼了他十几年。他带走了全村人都希望留宿的老秦,并带他回溯了在扎下做放映员时干那些“混事”的场景。最意外的是,他甚至在自己家布置出露天电影院的放映场景,并将看电影时的老秦成功“绑定”,出了自己这口恶气。
面对真相败露的秦山原害怕了,但只是因为他不想成为电影里的那个悲剧人物,他甚至依然没有反思自己当年的做法到底有没有错。
故事结尾,被绑在椅子上的秦山原尿裤子了。是臭蛋发现的,而且臭蛋第一时间大声喊出来了。我想,这也是映射出秦山原“真面目”的败露和村民的醒悟吧。
这露天电影院播放的也从来就不是某一部电影,而是秦山原的人生,电影结束了,梦该醒了,真相也终会被人看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