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们所谓的“丧”

我们所谓的“丧”

作者: A祝星 | 来源:发表于2020-03-26 10:33 被阅读0次

          互联网的兴起提升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在幸福感上升的同时,近几年,兴起的快手,抖音等,各种娱乐消遣的软件,掀起的新潮在中国成为了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随之,“丧”就是伴随着这一现象出现的新词汇。抖音爆火后,不少年轻人都将自己加注在“丧”,这些流行起来的词汇的背后又寄寓这什么样的共同感情?


    来源:图片网

       

        1.  愿你熬过万丈孤独,藏过星辰大海

          “丧”蕴含着 ,失去,情绪的低落,而用到这个词最多的是年轻人。心理学家津巴多发现95%的人害怕社交,年轻人却是恐社的矛盾体,一边希望有人懂自己,聆听自己的内心,一边嘲讽社会,不愿意打开自己的内心,隐藏自己。一边希望自己有很多朋友,一边封闭自己。而内心的向往在现实中达不到时,她会觉得自己好孤独,好失落。

          高中毕业后,才被正在的大学生活所击溃,它并不像电视里看到的那样青葱,谈恋爱不是因为互相喜欢,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我问他你喜欢她吗?他说我室友都在谈恋爱。而想谈恋爱有找不到人时,这种每天没什么事做的时间,心里的落差感,我猜,他们一定会把这种感觉向“丧”这个字上面靠。

          太多大学生,面对未来,没有目标,没有计划,当自己开始明白时,已经迷失自我,而这样的事件,还有成千上万的人在上演着。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你只是太闲了,你只是生活太空虚了,你只是太矛盾,你只是太迷茫。

            你只是不由自主的从众,就如,我们以前将“渣”视为一种贬义词,但在抖音爆火的“渣男,渣女”很快便在你身边朋友上被自称出来,好像这个时代富裕了这个词不同的色彩。

    所以,我们是真的“丧”吗?


    来源于:搜狐网

    2.“丧”从何而来

            据我观察,绝大多数的“丧”都来自不满现状。年轻人中的“丧”不是情感,就是工作。

          有时,生活方式单调,极易导致精神上的丧。前是生活的迷茫,物质上的窘迫,一人对应生活的疲惫,后是精神上的寂寞,虚无和无从适应,看不到希望。

          年轻的人太多远离家乡,不论在哪一个城市,他们面临的生活压力,贫富差距,户籍制度,工作上付出与收获的不对等,工资低,房租高,这些都是年轻人受阻的原因,有多少人一辈子的目标只是生个孩子,买个房。

          而社会的多样性,让越来越多的学生,青年人,有“多样性”的性格,而与其说多样性,不如说矛盾性,很多人觉得自己有多重性格,这种性格主要体现在,不愿意将自己真实的一面变现给别人看。

          有时候不是自己病了,而是社会病了,当社会病了时,,我们很容易将自己的窘迫推给社会,虽在某些地方有合理之处,却也忽视了我们自己的问题。所以“丧”这个新型词汇,有时候只是我们无痛呻吟。


    保持开心    来源于:搜狐网

      3.“丧”背后映射的是我们的从众心理

            一个美国人说在中国做一个品牌很简单只需要6个月,人们问她为什么?他说不断的炒作。

          从众心理带给人们地好处是具有保护作用.在一个集体里,往往会在作出某种决定之前,通常会以不同方式征求大家地意见,往往是多数人地意见相同,这个时候就要以从众心理行事,赞同多数人地意见。

          但是一味的从众却会丢失我们自己性格个性。在一个班级中,你看见别人作弊得了高分,于是你开始从众作弊。购物时,你看见全网都说好,所以你买了,于是从众消费,看见室友都恋爱了,于是你也恋爱。“丧”火了,于是将一系列的词汇用在自己身上。


    来源于:搜狐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所谓的“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dpqu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