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5335500/3604e33edb579524.jpg)
周夷王去世,夷王的儿子姬胡即位,他就是周厉王,是周朝第十位天子。他当政时,内有诸侯借势争霸、外有夷族犯境,国家全年贡赋收入和支出严重不平衡。而周厉王本人又挥霍无度,腐朽奢侈,似乎又要走上了夏桀、商纣的末路。
周厉王在位30年,实行严苛的统治政策,他要充实国库,势必要增加赋税额度。但王朝法定的该收的税都收了,如何再立名目设立新税呢?
于是,他要“厉始革典”(《国语•周语上》),就是说要开始变更周初建立起来的规章制度。
厉王非常宠信大臣荣夷公,他出了一个主意,把原先由贵族、民众共同享有的山林川泽之利,收归周王所有,以此加强王权。
具体来说就是征收“专利”税。规定不论什么人,只要上山,把山上的一草一木、一鸟一兽带出来,下河将螃蟹、鱼虾、水草捞上岸,拉弓射猎天上的飞鸟,百姓每一项“索取”大自然的劳动都视为索取“王土”,必须纳税。
要知道,土地是长存的,那纳税就是不止的了。所以,这个“专利”税遭到朝廷内外有识之士的强烈反对,可是周厉王根本不管,还是让荣夷来负责收取“专利税”。
大夫芮良夫进谏说:“难道说我们的国家就要衰败了吗?荣夷公整天只知道贪图财利,占小便宜,却不知国家即将面临灾难。财利是什么东西?财利是由天地万物衍生而来的,所有的人都有理由和权利来拥有和享用它,怎么能够独自占有呢?独占的结果,只能招来人们的怨恨,将来一定后患无穷。
荣夷公贪财好利,他用这种做法来影响您,国家怎能长治久安呢?您是天下人共同的国王,应当把财物分配给天下人。因为让天下人都得到好处,才有了周家王朝。
先王们之所以能够创建周代辉煌的基业,并且一直延续到现在,依靠的就是这种思想啊!普通的百姓想要独霸财产,我们把他称为强盗,如今您也想独霸天下的财产,怎么能行得通呢?如您这样做的话,那归顺您的人将越来越少;如果再重用荣夷公,周家也一定会衰败的。” 可是厉王不听劝告,继续任命荣夷公做卿士,执掌大权。
实行“专利”税后,百姓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民众怨声四起。在当时就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汝,适彼乐土......”
意思是说,大老鼠啊大老鼠,不要再吃我的粮食,多年来我纵惯着你们,你却对我们毫不照顾。我们发誓要离开你,到那欢乐的乐园去.....
为了消灭人们的反对意见,厉王任用卫巫监视百姓,使得人们都不敢在一起说话聊天。熟人在路相遇不敢交谈,而是互相使个眼色走过去,更别说发表意见了。
召公进谏说:“大王,您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堵塞百姓的议论,其危害比堵塞河流还要厉害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河流决堤,会造成大量损失,堵塞老百姓的口,也是一样!所以治理河流,要用疏导的办法;治理百姓,要让他们能够发表意见。况且,人的口又岂是可以封得住的呢?”
周厉王对此置之不理,反而更加残暴地进行统治。结果是议论的人少了,前来朝拜的四方诸侯也渐渐少了。
周厉王可能以为自己的措施达到了“止谤”的效果。其实,他已经是把自己放到国人的怒火上烤了,忍无可忍的那些平民聚集起来示威游行,袭击周厉王。
起初,厉王还想把民众镇压下去,可调来的兵士原来全是平民出身,他们见国人造反,便纷纷倒戈。周厉王眼看大势已去,只好带了一些随从,偷偷溜出了王宫。周厉王临走前把太子姬静托付给了召穆公,然后就仓皇逃跑到彘国。这就是著名的“国人暴动”。
据说国人暴动的时候,国人曾经包围王宫,扬言要杀死太子。大臣召公把太子静藏在家中,百姓们听说了,就包围了召公的家。
召公慨叹地说:“过去我曾经多次劝诫国王,可是国王不听我的话,才有了这样的灾难。现在如果把太子杀了,国王一定会认为我是在报复他。作为一个侍奉君主的人,即使受到责备也不应当埋怨,身处危险也不应心存怨恨,更何况我是在侍奉天子呢?我不能这样做!”于是,他让自己的儿子冒充太子被杀害,把太子保全下来。
厉王逃离国都,由召公和周公两位辅相负责管理朝中事务,代行天子事,史称“共和行政”。在《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中推算,即公元前841年,这是中国历史上有明确纪年的开始。
十四年后,厉王去世,这时太子姬静也在召公家中长大成人。召公、周公拥立姬静做天子,这就是宣王。
宣王即位后,仍然由两位铺相帮助管理国家大事,整顿朝纲,继承和发扬先王遗留下来的优良传统,各方诸侯又重新来朝拜周天子,历史上还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宣王中兴的景况。
宜王逝世后,他的儿子即位,便是周幽王,周朝危机四伏。
![](https://img.haomeiwen.com/i15335500/242141c8baf43f70.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