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东三省游
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文庙-哈尔滨文庙(1)

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文庙-哈尔滨文庙(1)

作者: 2018栏杆拍遍 | 来源:发表于2018-12-27 09:13 被阅读95次

         哈尔滨文庙是在我国沿袭了约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制度灭亡15年之后才创建的文庙(孔庙)

        它是我国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文庙,也是民国政府和哈尔滨的中外商贾通过募捐而建成的庙宇。

        称雄东北的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亲自为其撰写《哈尔滨文庙碑记》。 

        哈尔滨文庙位于哈尔滨南岗区文庙街25号。是1996年国务院公布的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现“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也设在文庙之内。免费开放。

       文庙即孔庙,又称先圣庙、先师庙、文宣庙、夫子庙、圣庙等是祭祀孔子和讲学传道的场所。自孔子去世后的第二年(公元前478年)以孔子故宅三间立庙开始,至唐代时各州县都建立了孔庙,到清朝末期全国已有文庙(孔庙)1500多座。历经2000多年的发展演变,文庙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建筑组群风格,普遍采用主要建筑坐北朝南、沿着纵轴线或横轴线进行设计,并按纵轴线上的庭院划分为九进、三进院落等形式。

        哈尔滨文庙始建于公元1926年(民国15年),1929年竣工。由在哈尔滨的中外商贾和政府募捐银币73万余元而建成的。文庙总占地约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674平方米;是东北地区保存比较完整、规模最大的孔庙。现存文庙分为三进院落,主体建筑以大成殿为中心,自南而北形成一条中轴线,左右建筑对称配置。主要建筑有照壁、泮池、泮桥、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等;中轴线两侧建有左右配殿,东、西庑、掖门、牌楼、石碑等。整座庙宇布局严谨、错落有序。其建筑采用清代官式建筑,并以强烈对比的手法衬托出主体建筑的高大雄伟;在结构上部分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成为中国这一历史时期传统建筑的延续和技术变化的主要物证。  

       下图、文庙入口        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   赵朴初题

下图、哈尔滨文庙游览图

下图、这是进门后的第一件展品:平安杠

        平安杠是文庙的门闩。古时双扇之门关门落锁,必须要横插门闩方能牢固;因此古人将门闩又称为“关键”,意思是保障家庭平安。

        唐朝时门闩在武举考试中派上了用场。这个武举科目叫做“翘关”。据《新唐书·选举制》记载:长安二年始设置武举,其制有长垛,马射、平射、步射、简射;又有马枪、翘关、负重、身材之选。武举考试时使用的翘关,长一丈六尺、径二寸半,凡十举后,手持关距出处无过一尺。此翘关就是举门闩。古代孔庙的功能是庙学合一,参加科举的考生试前一定要摸一摸、举一举门闩,意在一举成名、一举高中。从此之后,文庙内又粗又长的门闩,便有了平安、成名之意。来文庙的人往往喜欢摸一摸平安杠,以图吉祥、平安,万事顺利。

        下图、这是正在维修中的“礼门”,是进入文庙的第一道偏门,又称“德配天地”牌楼,“东牌楼”。位于文庙第一进院落的东侧。

   下图、礼门内侧

下图、无字碑,进入东牌楼,路的右侧即可看到这通“无字碑”。此碑高383厘米,由碑额、碑身、碑座三部分组成,碑额与碑身为一整块花岗石雕刻而成。因此碑碑阳和碑阴两面皆无一字,故称为“无字碑”。

        此碑为何无字,据说有三种解释1、根据《文庙碑誌》中记载的“凡拓地长一百丈、广三十丈三尺、方五十五亩五分,庙基有余,别建乡贤、名宦祠,以属学官而典守之”,推测此碑是为了将来建设乡贤、名宦祠时铭刻碑文的。2、效仿武则天建无字碑之意,留给后人为创建文庙者歌功颂德所用。3、作为状元题词的一种象征。当时(1926年)的哈尔滨文庙主建者还有等待科举制复制的想法。留下无字碑,为哈尔滨将来出了状元树碑立传之用。(我国在清代末期的光绪朝就已经废除科举制了,而哈尔滨文庙则建于民国时期,科举制已废除了二十多年了,因而有此推测)。

下图、万仞宫墙,也称为“数仞宫墙”、“屏垣”;是文庙中轴线上的第一座建筑,也是中国文庙特有的建筑。其名取自于《论语·子张篇》赞扬孔子的学问是“夫子之墙数仞”,其意思是赞扬孔子的学问与道德博大精深。哈尔滨文庙的万仞宫墙位于文庙中轴线的最南端,与文庙的院墙连为一体,宫墙分为三段,中心段略向南突出,全长44.85米、高5.9米,每段墙中心均镶有一块立体圆形牡丹报甲琉璃雕花砖,四角镶有立体牡丹角形花叶琉璃雕花砖,墙脊覆盖黄色琉璃瓦,瓦当的中心雕刻一条九曲之龙。

        万仞宫墙所在的位置,应为文庙的正门,因为中国民间约定俗成:无论何地建成文庙,都必须由本地的当朝状元前来祭孔,然后方可修建文庙的正门。哈尔滨文庙建于清代废除科举制度之后,因此就不会再有状元了。所以只好以万仞宫墙取代了正门。现在人们进入哈尔滨文庙,都必须走中轴线东侧的小门,进入偏门(即礼门)后,才能进到文庙的第一进院落。这也成为了哈尔滨文庙独特的掌故和建筑特色景观。

下图、在万仞宫墙的北面,是文庙的典型建筑:泮桥。桥东侧的泮池中,设有一枚巨大的铜钱,其文字为“金榜题名”。游人来此多投掷硬币,以是否投中铜钱中间的方孔来预测考试是否能通过。

下图、泮桥。在泮桥的南端,有一个黄色琉璃的龙头,镶在一正方形石雕波浪纹底座之上。这就是文庙中游人留影最多的一个祈福宝地-“独占鳌头”。

        鳌:传说是海中的大龟;相传它与魁星有密切的关系。魁星是北斗七星中前四颗星的总称;又称奎宿。在中国古代神话中,魁星是一个满腹经纶、才华超众的人,因相貌丑陋而屡试不中,走投无路之下,魁星便投水自尽。忽然水中出现一只巨鳌将他托起,并升上天空成为主宰文章兴衰的神。现实中魁星被描绘成一个赤发兰面的鬼的形象,他总是单腿站在一只巨鳌的头上,一只脚向后翘起,一首捧斗,一首执笔,意思是用笔点定中试人的姓名。这就是“魁星点斗、独占鳌头”的由来。我国唐、宋时期皇帝宫殿前的台阶上刻有龙和巨大的鳌鱼,考中进士的人接旨时要站在殿前,其中状元所在的位置最为靠前,正站在“鳌鱼”头的位置上,因此也称为“独占鳌头”。此后人们就用“独占鳌头”来比喻占首位或取得第一名。

下图、这是正在维修的哈尔滨文庙西侧的“道冠古今”牌坊,又称为“义路”;它与东侧的礼门“德配天地”牌楼遥遥相对。“义路”和“礼门”之名出自《孟子·万章下》:“夫义、路也;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依照礼节,出文庙(孔庙)要从“义路”出,暗示人们要遵守礼仪。

下图、在泮桥西侧的泮池中,也设有一枚巨大的铜钱,其文字为“万事如意”。引来很多游人投掷硬币,以是否投中铜钱中间的方孔来预测今后是否万事如意。

下图、泮池和泮桥  背景即万仞宫墙

        泮池的位置在棂星门以南,平面为半圆形,望柱和栏板全部由汉白玉石雕刻而成。池的中间架有一座汉白玉石桥即泮桥,这种建筑是孔庙的特有形制。泮池的得名源于《周礼·王制》:“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按照西周的礼仪制度,周天子建立的太学称为“辟雍”,四面围墙,墙外环绕着圆形的水池;而诸侯所立的学宫只能取其半、即半面环水,称为泮宫,它是官学的标志。孔子生前虽然不是诸侯,死后却得到了历代统治者的极高封赏,所以泮池称为孔庙(文庙)的特有建筑,象征孔子讲学的学宫。

        古时候,泮池平时是封闭的,一般人不能跨过池上的泮桥,只能从泮池两边绕行。只有是状元及第者,才可以从泮桥上走过去祭拜孔子,故此桥又称为“状元桥”。科举时代学子成为“生员”称为“入泮”;考中秀才时,绕池三周而后行谢师宴;中举人时,在桥上挂满灯笼,从桥上走过,以“灯笼门”的谐音取“登龙门”之意。

下图、正在维修中的棂星门

        棂星门是位于文庙中轴线上的牌楼式建筑。棂星即灵星,又名天田星。据《后汉书》记载:汉高祖祭天祈年,命祀天田星。天田星是二十八星宿之一的“龙宿”的左角,因为角是天门,门形为窗棂,故此称门为棂星门。皇帝祭天时,要先祭棂星。文庙中设有棂星门是在明太祖洪武十五年之后才出现的,象征祭孔如同祭天。后来人们又将棂星解释为天镇星、文曲星、魁星;古人认为“天镇星主得士之庆,其精下为灵星之神”,以棂星门命名孔庙(文庙)大门,象征着孔子可与天上施行教化、广育英才的天镇星相比;又意味着天下文人学士汇集于此,统一于儒学的门下。

下图、这是文庙中轴线上大成门前的“孔子行教像”,周围种植有数棵古松,郁郁葱葱且形态优美。

下图、这是孔子行教像东侧的“东官厅”,共七开间。自南而北分别为:东官厅、宰牲亭、祭器库。

东官厅:是参加文庙祭孔典礼的官员斋戒、休息和进行准备活动的场所。按照祭祀礼制,正献官即主祭官,是祭祀孔子的主角,担任向孔子献祭的重大责任。清代以后,北京孔庙的正献官多由皇帝亲任;山东曲阜孔庙的正献官由孔子嫡传后代“衍圣公”来担任;而各地方的文庙祭孔的正献官一般由当地的状元或最高行政长官担任。在大型祭祀的前三天,正献官就要住进东西官厅,沐浴斋戒,敬心诚意地进行准备。

宰牲亭:是举行祭祀典礼前宰杀牲畜的地方。根据礼制,祭祀用的祭品“必丰、必洁、必诚、必敬”。 牛、猪、羊就是祭祀所用的“三牲”,牛必须选用全身黑色的,健壮,体重不少于100斤,没有拉过犁的乳牛。羊须是30斤重的白羊,猪必须是体重80斤的纯黑色猪。三牲在宰杀之前,要给它们披上一块黄绸子,正献官要给牛磕头,然后宰杀。动物的毛血要放入事先挖好的毛血池中,用土掩埋,以免被人践踏、且示洁净之意。

祭器库:是存放祭孔典礼礼器的地方。祭孔的礼器遵循一定的规制,制作精美、庄重肃穆,初献、亚献、终献时分别采用不同的礼器。这些礼器包括:献福酒的酒器,如爵、尊等;盛汤、羹、肉食铜器,如豆、俎、盈等;贡献果蔬的竹木器,如篚、簋、笾等;盥盘是洗手用的盘子,为了表示诚敬与洁净,主祭官要在祭祀过程中多次洗手。毛血盘是宰杀牲畜时接毛血的盘子,等等。上述祭器平常都存放在此库待祭祀时使用。

下图、 孔子行教像,这座青铜“孔子行教像”是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思佳先生捐赠的,于1998年12月落成。“孔子行教像”采用唐代画圣吴道子所画的“孔子行教像”一图,用青铜铸造的。整座塑像高3.5米,基座高2.5米。基座的东、西面镶有青石雕刻画。东面为“周游列国”图,西面为“杏坛讲学”图。

        基座正面(南面)阴刻鎏金字书写着“孔子行教像”的捐赠者姓名及立像时间。其文字为:孔历贰仟伍佰肆拾贰年  孔子行教像   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思佳敬立

       基座的背面(北面)青石上镌刻着汤思佳先生手书的《礼记·礼运大同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下图、这是位于孔子行教像西侧的“西官厅”,共七开间。自南而北分别为:西官厅、神厨、乐器库。

西官厅:是参加镌刻典礼人员进行斋戒、休息和进行准备活动的场所。按照祭祀礼制,参加祭祀的人员有组织、有分工,各司其职。有祭祀的鸣赞,相当于祭祀典礼的司仪;引赞是祭祀的引导官。分献官负责祭祀四配(指配享孔庙的亚圣孟子、宗圣曾子、復圣颜子和述圣子思子)、十二哲(指: 先贤朱子、颛孙子、言子、冉子、宰子、有子、卜子、仲子、端木子、冉子、闵子、冉子)、先贤先儒及崇圣祠的五代先祖。此外还有陪祭、监祭、乐舞生、执事、杂役等人员,都在西官厅进行准备活动。

神厨:是加工祭品的场所。宰杀后的牲畜送到神厨,神厨中有锅、灶等设施,将祭品切割、制熟,以备祭祀。祭品在质量、形状、来源都有详细规定。不仅原料、连加工方法也如此。如:鱼先要用盐搓,盐必须选用山形的大粒盐,需用大量的花椒,每一粒都要去头去尾,烧火的柴要劈成8寸长一段,炭要用鸡骨白炭,燃烧时发出叮当声音才合格。

乐器库:是存放祭孔乐器和舞器的地方。祭孔使用的乐器有:特磬、编钟、编磬、古瑟、笙、排箫、洞箫、龙笛、篪、敔、陶埙。以及各类鼓;即金、石、丝、竹、革、木、匏、土等古代八音之器。

下图、这是位于西官厅北侧的“乡贤祠”。乡贤祠:是祭祀本地贤人的场所,属于文庙的配殿。乡贤祠用于供奉历朝历代本地的地方名人。

       大成门的两侧各有一门,将文庙的第一进院落与第二进院落隔开。东侧的门称为“金声”门,西侧的门称为“玉振”门。

      下图、玉振门,玉振门是大成门西侧的掖门。玉振即磬的声音。古时奏乐以击磬告终,磬响则“终条理也”; 终条理者,“聖之事也”,即称为玉振,成语“有始有终”也来源于此。《五行》中说:“惟有德者然后能金声而玉振之”,“ 金声玉振之者,己仁而以人仁,己义而以人义”。玉振之名出自《孟子·万章下》“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

 下图、这是哈尔滨文庙的第二进院落大门“大成门”。大成门因形似古代兵器“戟”,故又称为“戟门”。大成之名,源于《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语意。大成门在平时关闭,只有在家乡祭祀礼仪等大型活动时方开此门。平时人员只能从大成门两侧的金声门、玉振门出入。

下图、这是大成门的丹陛,由三块巨型汉白玉石组成。丹陛上的浮雕图案为,上下部均为二龙戏珠。二龙之中,一个代表天帝,另一个代表人间帝王。帝王受天之命,合天之意,务使国中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双龙的下面是山海图案,象征江山永固,中间一盘龙宝珠火焰,云水波涛,栩栩如生,为此又称为“云龙石”。

        御路是宫殿中央台基与地坪之间斜面石块。大成门前后均为三出陛(宫殿的台阶为陛),其中间为丹陛。御路石的起源来自于宫中,皇帝进出乘轿,于是将阶梯的中间做成斜坡,两侧的阶梯方便轿夫行走,故称为“御路”。这种形制后来被孔庙和民间庙宇所沿用。但只要状元、榜眼、探花才可以从正门的御路走出、插花披红、跨马游街。

下图、这是位于东官厅北侧的“名宦祠”。名宦祠:是祭祀地方官宦的场所,属于文庙的配殿。专门用于供奉历朝历代对本地有贡献的外地籍官员。

下图、这是名宦祠阶下的“开笔石”。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设立。

         开笔石是举行“开笔礼”时用来写字的石头。开笔礼是古代读书人的四礼(开笔礼、进阶礼、感恩礼、状元礼)之一,是儿童启蒙教育、拜师进学的重要礼仪。开笔礼一般包括:拜孔子、拜师、朱砂启智、开笔写字等步骤。儿童在开笔石上写下人生的第一个字,意味着从此打破愚昧无知的状态,开始读书识字、学习文化和礼仪,因此开笔也叫“开蒙”或“破蒙”。

         这块开笔石是取泮桥上的一块汉白玉雕刻而成的。石的上部中心有一个砚坑,坑内盛清水。儿童用毛笔蘸清水在石面上写下人生中的第一个字,是为“开笔”。

         泮桥俗称“状元桥”,代表孔子办学的学宫。取泮桥之石制作开笔石,象征开笔的儿童从此成为孔子的弟子,在孔子门下学习。

下图、金声门。金声门是大成门东侧的掖门。金声即钟的声音;古时奏乐以敲编钟开始,钟声起“始条理也”, 始条理者,“聖之事也”。 即称为金声。

          相关日志:哈尔滨文庙(2)

原题  (原创)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文庙   2013-03-12 10:31  发表

2018.12.25     阅读(1091)   评论(29) 

相关文章

  • 东北地区最大的文庙-哈尔滨文庙(2)

    上接:《东北地区最大的文庙:哈尔滨文庙(1) 》 。本文为:《哈尔滨文庙(2)》 哈尔滨文庙是东北...

  • 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文庙-哈尔滨文庙(1)

    哈尔滨文庙是在我国沿袭了约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制度灭亡15年之后才创建的文庙(孔庙)。 它是我国...

  • 商丘古城--归德文庙

    归德府文庙,又名孔庙,为祭孔圣地。坐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内,是河南省现存规模最大的文庙建筑。 孔子周游列...

  • 不容错过的哈尔滨雪景(多图)

    前天下午见大雪已停,阳光正好,就决定去哈尔滨文庙拍几张照片(中建史的作业之一便是画文庙里的建筑)。室内虽暖和,但考...

  • 忆孔子——哈尔滨文庙的历史

    哈尔滨文庙从开始建造到成功建造花了3年的时间,是在1926年开始的,之后1929年建成的。可以说是经过了很大的用心...

  • D7 建水文庙

    文庙

  • 长沙:岳麓书院内的文庙

    本文介绍的这座“文庙”(孔庙),坐落在长沙“岳麓书院”中轴线的右侧跨院内,是全国范围内规模最大、建筑规格最...

  • 文庙

    在南市人的心目中,没有哪个地方会比文庙更加重要。正如生活不会间断一般,有关文庙的种种,也早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历经几...

  • 文庙

    棂星门:棂星即古代天文学上之“文星”,以此命名,表示天下文人学士集学于此。 金声玉振: 【解释】:以钟发声,以磬收...

  • 文庙

    三年前:家乡新建成的文庙免费对外开放。地方宽敞,环境清幽,一年四季风景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游客。无数朝拜者...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文庙-哈尔滨文庙(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dvn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