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书连载:《闲话三国》(925)

作者: 文生修道 | 来源:发表于2023-10-21 09:22 被阅读0次
第82回:开弓断索子龙传言            临舱抱笔孔明议计(13)

    张飞听罢,口中不言,心里暗道:老张不信。曹操不来便罢,既然来到,绝不会被他逃遁。葫芦谷我虽未去过,但顾名思义,地形状如葫芦,肚大口细,而且只有一个口子。曹操的人马钻进葫芦谷后,我把口子塞住,苍蝇都飞不出去一只。

      况且你说他们已经人困马乏,饥寒交迫,那就更不可能从的我矛下突围出动。倘然真的被曹操溜掉,那末我应该是罪责不轻,怎么还会“其功非小”呢?莫名其妙!

      ――是的,你现在不相信,到那时候就服帖了;现在不理解,回来交令时就明白了。

      三将军接令而去。孔明再拔令箭在手,呼道:“子仲大夫听令。”

      刘备的大阿舅糜竺,闻声从旁走出:“下官糜竺在。”

      “将令一支,锦囊一封,带兵三千。今晚三晚时分,在赤壁通往聚铁山的大道之旁,离江边三里、距曹操陆营十里左右的密林中埋伏。按锦囊所示,在大道之上拾取金银。”

      糜大夫头在点,心里在笑:军师大约穷偏了心了。方才叫毛、苟去偷,现在又叫我去拾。大路上哪来的金子银子?要么只有石子、砂子。

      孔明知道他还不明白,心想,你真不懂,赤壁一烧之后,遍地都是珍宝,就看你有没有本事捞。有本事的,金子银子俯拾即是;没本事的,铁钉都拾不到一只,即使拾到了,也仍旧要失掉的。

      糜竺将信将疑,接了令箭锦囊而去。

      孔明发令都是量才录用,各尽其能的。拾金银一定要派糜子仲去,因为他才能相当一般,而品格十分高洁,见色不乱,见财不贪。如果带兵的人贪财,拾了金银往口袋里放,小兵自然上行下效,人人揩油,国家就没有好处了,而且还会把人的道德、纪律等观念搞乱。

      糜竺是三国中有名的正人君子。在《搜神记》,就记载了他这么一段小故事。

      糜竺祖上世代经商,家中资产巨富。子仲未投刘备之时,一次从洛阳驱车返家,途中遇到一个年轻女子,美貌绝顶,要求让她搭乘一段车子。

      糜竺同意。于是,两人同车并座而行。子促正襟危坐,目不斜视。

      行了十余里,女子下车,说,“多谢子仲先生。”

      糜竺一愣,问,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

      女子说,实不相瞞,我不是凡人,乃是祝融氏火德星君。今奉天帝之命,前往焚烧你家。

      糜竺大惊,说,我从未造过什么孽呀!能否请星君高抬贵手,赦免了吧。

      祝融说,帝命难违,烧是非烧不可的。我因念你为人善良正直,故而先通个消息给你。现在这么办:你快些赶回家去,把值钱的东西统统搬出,我走得慢些,到日中时分来烧。

      糜竺感激不尽,急忙驱车赶到农时,把人和紧要财物全部迁出。太阳当顶时,果然起火。房屋尽数烧光,但人丁一个未伤,财产损失也不大。

      这虽是一则神话传说,但说明了糜竺的为人忠厚却是当世闻名的。

      糜竺下账去时,旁边有个人在眼红了,军师这条令为什么不发给我呢?拾来的东西又无处去查对,只管先把自己的腰包塞满了再说。

      此人是哪一个呢?就是积极行动的兄弟糜芳,糜子衡。两人虽是嫡亲同胞,但品格截然不同,阿哥是大丈夫,兄弟是赖小人。

      孔明对糜芳的心迹有所洞察。心想,你眼红什么,我也要叫你去拾一些东西的,不过不是去拾金银罢了。

      先生拔了一支令箭,唤道:“子衡听令。”

      糜芳想,不知军师叫我干什么去,最好也能让我去辅助哥哥,一同去多拾些金银。

      他边连忙抢步上前,急急应道:“糜芳在。”

      “将令一支,锦囊一封,带兵三千、去往赤壁江边,拾取……”

      糜芳想,拾取金子银子?

      “旗幡刀枪。”

      “哱――!”糜芳气呵!那东西比起金银来,既不值钱,又不实用,油揩得再多也发不了财;同拾垃圾的叫花子差不多,军师有偏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评书连载:《闲话三国》(92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dxk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