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雨绵绵的周日,适合在家看书。巧清院长前两天在朋友圈推荐的《过目不忘的读书法》勾起了我的兴趣,因为作者作为一位精神科的医生,每个月读10本书,每天更新Facebook和自己的邮箱杂志,每年还写3本书,这是什么样的超能力,而我自己的简书都停更了快1年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4199462/af462aa5edc709c7.jpg)
刚好得到上有电子书,就开始读了起来,结果一气呵成,两个小时就读完了,且做了笔记。作者先从读书的好处入手,而后介绍了其过目不忘的读书方法,包括输入的同时要输出,如何输出、如何阅读、如何选书等等实用的方法,最后精心推荐了31本书。
其中,颠覆我认知主要有这么几个点:
一是读了很多书没有记住主要是没有输出,而不是记忆力的问题。以前读书,我不喜欢在书上涂涂画画,一本书看完,往往只有几个页面有折痕,其他的部分都是干干净净的,除了部分立马能用的技能外,很多内容都忘记了。从这本书中学习到的就是,没有三次以上的输出,大脑会把书中的内容理解为不重要的,然后就忘记了,如果做了三次以上的输出,大脑会认为这是要经常用的,就会变成长久的记忆。就像背单词需要不断的复习一样。
二是输出方式有多种,包括划线、批注、聊天中推荐给朋友、写读后感、写书评等等,就像我现在做的。边读书边划线做笔记也是一种输出,能够更好地调动脑的活跃度,令印象更为深刻。这个习惯我还得多练习。
三是读书不在量,而在质。这个质指的是从书中习得的知识或方法或技能。这个就像原来我读书的速度挺快的,但是看完就忘记了,有时候一本书能记得一个点已经不错了,这样即使本数多,但获取的知识量不多,时间就有点浪费了。
四是碎片化的阅读效果好于大段的时间。不过这个碎片化的阅读时间是15分钟为单位的,也不是说太碎片的时间都可以。比如4个15分钟的阅读可能好于1个小时的持续阅读,因为人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高度集中不超过15分钟,因此如果有个15分钟的空闲时间,就可以安排用来读1-3章节的书。
五是选择适合自己的书。有时候不用太崇尚经典,尤其是开始读新的领域的书籍时,需要从入门级的书籍开始阅读,不然读不懂就会把兴趣扼杀在摇篮里面。
六是读什么书其实是个投资组合。技能书是短期投资、工作方法学习方法类的是中期投资、思想哲学类的是长期投资,我们都需要读,不能只读某一个类型。作者在亚马逊账户一直保持一定金额,然后定期挑选书籍购买,这样买书的时候更能广泛的买,这点非常值得学习。
读完这本书,我立马决定需要调整一下我的读书节凑。
1、阅读的同时划线和记笔记,对自己有启发的地方立马记下来,作为第一次输出。
2、读完后在简书上写下读后感,并发布给樊登读书书友们。
3、每周或梅两周从这段时间阅读的书中找一本最值得推荐的写书评。
4、在保证以上输出的基础上每周阅读两本书以上。
5、同类型的书籍放在一起阅读,也就是作者所说的串珠读书法。
6、每周天制定下周阅读计划,先看目录,明确阅读目的和时间安排。
7、上午、下午工作间隙、午睡前和晚睡前分别阅读15分钟。
8、在当当账户中存入1500元作为下一个季度的买书基金,将作者推荐的感兴趣的书先放入购物车,下次买书的时候一起考虑。
我发现自己很喜欢这种讲方法的书籍,看完立马可以用起来,感觉很好,这就是作者所说的兴奋感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