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7讲 | 铅笔的故事
这一讲的核心就是五个字,『市场的力量』。薛老师引用了伦纳德 · 理德的文章《我,铅笔》中举的例子,这篇文章很短,很希望看我这篇笔记的朋友可以去百度上搜一下这篇文章。
铅笔的故事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人类高度分工协作的工业时代的市场体系。不仅是铅笔,我们身边的任何一个小物件,背后都有着无数人的劳动。一个个人的劳动,构成了一个个小模块,这些小模块又构成了一个个小物件……
这一讲让我写笔记我是真不知道写啥了……只能感叹市场力量的伟大了,评论区有一个小故事我觉得很有意思,拿过来分享给大家吧。
一个小镇,每一个人都债台高筑,靠信用度日。有一天,从外地来了一个富商,他进了一家旅馆,拿出了一张1000元的钞票放在了柜台上,说想先看看房间,挑一间合适的过夜。就在这位富商上楼的时候,店主抓起这1000元的钞票就跑到隔壁屠户那里支付了他欠的肉钱。屠夫有了这1000元,立马横过马路付清了猪农的猪本钱。猪农拿了这1000元,马上出去付清了他欠的饲料款。那个卖饲料的老兄,拿到钱后冲到旅馆付清了他所欠的1000元房款。旅店老板忙把这1000元放回柜台上,以免富商下楼时起疑心。此时富商正好下楼,拿起这1000元,声称没一间满意的,他把钱收进口袋,走了。这一天,没有人生产了什么东西,也没有人得到什么东西,可全镇的债务都付清了,大家都很开心。
很神奇吧,刚读完的时候我就绞尽脑汁在想是怎么回事。如果我们抛出这个故事里面的货币来看,卖饲料的找到旅馆店主说,我欠你的钱,你去找猪农要,他正好也欠我同样的数额,然后他两找到了猪农,猪农说,屠夫也欠我同样的钱,我们一起去找屠夫,屠夫看到了旅馆店主,笑了。
货币就是一个概念,是我们所有人共同认同的一个概念。这让我想到了《人类简史》这本书,虽然是个历史学家写的书,但是用来解释经济学却觉得很融洽。推荐大家去阅读尤瓦尔赫拉利的这本《人类简史》。回归正题,正是基于我们对于货币的认同,我们才会去进行交易,市场才会产生这股强大的力量,也就是亚当 · 斯密说的那只无形的手。
人类真是一种很神奇的物种,中华民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正是基于对儒家的认同才传承至今吗。说到这我忍不住推荐施展老师的《枢纽》这本书,里面对中国历史的解读令人耳目一新。
最后回答一下薛老师在本讲最后提出的课后思考:『现代社会的分工和合作已经到达如此精细和复杂的程度,为什么世界上还有那么多穷人呢』。有富人肯定就有穷人,穷人的穷是富人的富对比出来的,如果仅仅看国内,所谓的穷人与三十年前的穷人比已经不算穷了。如果放眼世界,那么一些人的贫穷是因为并没有介入到世界的市场中。
今天只能水这么多字了……实在没得写了,特别感谢那些给我评论的学友,如果没有你们,可能我已经放弃一天一更这件事了。谢谢你们。
网友评论